歌声嘹亮 舞乐飞扬 听动结合 经典传承.docVIP

歌声嘹亮 舞乐飞扬 听动结合 经典传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声嘹亮 舞乐飞扬 听动结合 经典传承   2016年10月26号至10月29号,为期四天的“江苏省第八届中小学(小学组)音乐课评比活动”在靖江举行,绵绵的秋雨并未冲淡大家的学习热情,来自全省各地的600多名音乐老师齐聚一堂,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为期四天的评比活动中,有27位小学音乐老师同台竞技,展示音乐教学改革成果,来自省教研室、《江苏教育》编辑部、南师大的专家和教授及大市教研员组成的评委组进行现场评审。   开幕式上,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为全体与会人员做《音乐教育与人生》的专题讲座。廖先生为我们阐述了“人、自然、艺术之间的关系”。他说,艺术要遵循自然的本性,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有“通观全局、胸有成竹;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统筹兼顾、融会贯通;把握全局、审视局部”的意识,他提出音乐课可以进行跨学科、跨课程的音乐教学。廖先生引用柏拉图的观点“体育健全其体魄、音乐健全其心灵”,提出音乐课应该在学校课程设置中予以强化。廖先生深情地说:“儿童歌声起,天堂门自启。”孩子的歌声是纯净到令人流泪的音符,应尽早地让学生体验并实践多声部作品。柯达伊体系注重歌唱教学,奥尔夫体系注重歌唱和演奏、舞蹈等综合,声乐和器乐应该两条腿走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应看一幅画、念一首诗、唱一首歌,让美好的音乐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廖先生还和我们分享了他早年留学的一些见闻,还带领大家演唱了他的一些音乐作品。作为一名已83岁的音乐泰斗,廖先生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生动示范。大家都感受到了大家的谦谦君子之风,从心底里被这位学识渊博、睿智和善的老人折服!   随后比赛正式拉开帷幕,由各市选送上来的精品课不仅执教教师个个基本功出色,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也非常多样,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眼界,激活了我们的思路。这些成功展示课堂的教师都有着共同的优点。   一、 优秀的音乐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美的使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琴声美等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些教师都具备、这些优秀的音乐素养,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美,教师自身气质不但吸引了孩子们,也深深地吸引听课老师的眼球,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她们具备了美的使者的气质。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的一节课,教师以自身素质感染孩子,为孩子创设了美的意境。执教《诗意江南》这节课的老师为一名男性教师,舞、弹、唱、言俱佳,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课题,和自己的自身优势巧妙组合。在课堂的整个呈现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舞蹈基本功,还是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都跟江南美景息息相关,如运用传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歌曲“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用模仿摇橹的动作来感受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让孩子们在秀丽多姿的江南美景中自然地学会这首歌曲并运用立体的唱、舞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一幅唯美秀丽的江南美景。   二、 新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本次音乐课评比活动的教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音乐教师们通过器乐演奏、动作、舞蹈、作品改编、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现出江苏小学音乐教学新颖的设计思路,让台下的观摩教师和评委都眼前一亮。   教师的备课可操作性更强,更加注重实效性,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服务,摒弃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及作秀的环节,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样几节课,如高段的《送别》双声部的教学的切入点很新颖,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出示送别的第二声部曲谱,并用这个曲谱进行移调练声,既达到了练习声音的效果,也加深了本课难点的旋律印象;低段的《邮递马车》一课,整个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并用图谱的方式来音画结合,彰显了音乐的美,也让学生能够用直观的形象来了解音乐,在最后的三封信中提炼出本课的课题、演奏乐器及作者,可谓是画龙点睛;《开心里个来》一课,老师把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巧妙的嫁接,教师深度挖掘了教材,找出了这个歌曲的来源是吴江时期的苦情歌《几家欢乐几家愁》,并在歌曲的拓展部分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唱方式(吴方言和rap)来重新演绎这首歌曲,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新意。这既让学生了解了民歌,传承了经典,也让学生用新的方法和方式去重新演绎民歌,让民歌散发新的活力。   三、 “新体系”音乐课被广泛使用   本次音乐课的最大特点是“新体系”音乐教学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以学生掌握系统的感性音乐经验为基本教学目标,以感性音乐活动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以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印象很深的是管弦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首先教师去除学生凳子,师生围坐在地上,瞬间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在课堂乐器的使用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