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井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共4487字)
市井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共4487字)
本文
宋代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向人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1](P245)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以至于影响到元明清及以后绘画的风格样式及理论,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由于宋代举国重视文人,社会关注文化,印刷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广泛使用,区别于官学的书院机构大增,使平民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大增,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文化发达相对应的是商品社会的高度繁荣,宋朝打破了唐朝以后城市的政治区域与平民区域划分严格的格局,将平民的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还打破经营时间的统一。特别是坐落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沿岸的汴梁和临安都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有6个城市,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多个增加到46个。这些城市的繁荣为都市商业圈和市井文化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市井文化是区别主流文化的,它是属于无序化的自然文化,产生于街头巷尾、带有浓重商业倾向、通俗而纷乱的市民文化,直接反映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虽产生于城市,但价值核心仍然摆脱不了小农社会的自然经济的社会心态。这种具有平民精神的变革性表现在宗教的势微与世俗精神的来临。
一、市井文化的政治功利性决定着市井审美的价值趋向
(一)市井文化对宫廷文化的审美观念投怀送抱
市井文化既然本质上是一种典型商业性的文化,它的政治性价值观必然是功利的。宋代是宫廷画院最昌盛的时期,在当朝皇帝的主持下,画风富贵辉煌,“翰林图画院”为赞美天下昌隆而尽粉饰太平之能。“黄家富贵”就是指以画家黄荃为代表的画院绘画的主流。宫廷艺术的审美趣味直接影响着市井文化,社会的崇皇心态也反映在混杂市井的画家身上。由于宫廷画院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晋身画院成为宫廷画家是民间市井画家的晋身之举,所以,他们的绘画风格是既效仿名家,又独辟蹊径,以迎合宫廷主流艺术的审美趣味。①
(二)市井文化影响下的绘画题材满足了统治阶级的审美需求
在宋代,商品流通日益增强,随着物质生活的繁荣昌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从唐朝170行发展到400多行,[2]可谓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椐《梦梁录》“清明节”条载:“杭城风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类似的记载在同书“五月”“七夕”“中秋”等条中亦可以轻易找到。朱熹也感叹: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表明民间衣着方面的水平提高。由此可证杭城奢侈之风极盛,消费意识极强,这种奢侈之风在当时非常浓郁。宋代政府对这种奢侈之风想禁也禁不住,反而顺水推舟。围绕城市生活的民间绘画行业,特别是造纸业、装裱业等文房制造业的进一步发达,直接刺激了以毛笔为主要创作工具的绘画艺术。甚至还出现了可以套3~5色版的木版插图印刷品。[3]
“宋代不只是在平民的商店、茶楼、酒肆和居室中有‘装堂遮壁’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等悦人心目的作品吸引主顾,象征高雅和装饰环境,就是连皇帝宫廷和上流社会也受此风影响,以至那些充满道释意味的宗教画或阐说人伦教化的箴规画也渐次衰替。”[4]反映在绘画领域方面产生了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果门等绘画门类,扩大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门类,这样受市井文化影响的民间绘画艺术与宫廷绘画艺术一起完成了中国绘画审美风格由壮美到优美的转变。
二、带有商业标签的市井文化直接刺激了绘画艺术的人文表达
(一)读书人范围的扩大,直接刺激了民间绘画创作队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教育高峰时期,由于雕版印刷的流行,活字印刷的发明,教育成本大大降低,使平民受教育的程度大为提高。其中除一部分因科举成功而走向仕途,另外大多投身于市井商贾,并由他们的文化所为最终促进了独特的市井文化。和前朝的情况大为不同的是宋代画家的出身可谓千差万别,除有出身于皇家贵戚、豪门贵族的,大多出身于民间。除了由皇上亲自把持的宫廷画院创作队伍外,民间市井出现了很多的像范宽、翟院深等由民间到画院的艺术家。据《圣朝名画录》记载,许道宁成名前在开封端门前卖药,时时戏笔而做寒林平远之图,以聚观者,有买药者,必画树石相送,无不称其精妙。由此有名声,遂游公卿之门,多以礼待。因为宫廷画院的很多画家都来自民间市井,所以,随着蒙在“丹青之术”的具有宗教神秘外衣淡去,把绘画作为统治阶级向来“传教化、助人伦”的职业属性渐渐改为“图愉悦、重功用”的大众实用职业。这种来自平民化倾向、突出表达创作个体意识的创作潮流和绘画行业的重新属性,以及从业者出身的变异,必然引起社会的对绘画的通俗性、广泛性的时尚要求,也必然扩大了绘画行业的创作队伍。
(二)绘画可以以一种普通的商品形式流通于文化消费的链条中
商业经济发展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