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现象知识点整合精要
声现象中考考点总结
一、声现象知识要点: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有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禁鞭、禁鸣笛(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设隔音墙、种植树木(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防噪声耳罩
7.声能传递信息,如:B超,声呐、医生的听疹器的应用。声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洁牙,超声波清洗钟表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经验之谈
本节的重点是要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播途径。真空的意义就是里面没有空气也就是没有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有些同学可能会问,空气为什么会传播声音呢?其实啊看似什么都没有空气中存在很多离子。我们在初三的时候会学到空气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离子构成,所以可以传播声音。
四、2009年~2016年中考声现象锦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
2.(2016?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3.(2016?葫芦岛)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错误;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ICC护士进修汇报心得ppt.pptx
- 一次性使用止血套环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docx
- Q/GDW 13238.3—2018 10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3部分:10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范).pdf
- 佛山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x VIP
- 〖地理〗亚洲及欧洲——河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24).ppt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15章全,共400页).ppt
-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管理者论.doc
- 2025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docx VIP
- GBT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pdf VIP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