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段及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1/4,以腺癌多见。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性患肺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女性则高达10倍。 分类: 周围肿块型肺癌 周围肺炎型肺癌 临床表现: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咯血、喘鸣、胸闷等。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声嘶等。 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头痛、呕吐、局部疼痛、腹水、淋巴结肿大等。 癌作用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癌综合症。 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 CT的优点在于能发现普通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特别对于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近膈面下及肋骨头部极有帮助。CT还能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CT亦能显示肿瘤有无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另外它还有利于胸内转移瘤的发现及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表现为肺内孤立性肿块或结节。一般认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标准定在肿瘤直径2cm以下。而进展期肺癌瘤体直径多在4cm以上。我们下面从周围型肺癌的瘤体内部、肿瘤一肺交界面、肿瘤邻近结构改变等,综合叙述其CT表现。 肿瘤-肺交界带的CT表现 分叶征: 病灶边缘呈凹凸相间,似分叶状,此为周围型肺癌最主要的征象。但也有部分肿块的边缘呈浅分弧状或光滑的球形。在病理上分叶外凸部分和切迹部分均为肿瘤细胞浸润生长及间质反应。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不均衡及邻近的支气管或血管暂时及局部地阻碍癌细胞发展造成的肿瘤边缘浅弧状凹凸不平及切迹,形似分叶状。支气管、血管进出肿瘤及胸膜陷入的部位可形成明显的凹陷。(图1-3) 瘤体的边缘多毛糙见毛刺征或棘突征。 毛刺征: 从肺窗观察,毛刺征表现为自瘤灶边缘向周围肺野伸展的呈放射状、无分支的细、短线条影,近瘤体处略粗。但并不是所有层面或整个一周都能清楚看到。往往以远肺门处显示概率最高。 产生该征象的主要原因为病灶邻近2—3cm范围内,肿瘤细胞浸润瘤体周围肺支架结构,并见炎性反应及肺气肿。肺泡壁、小叶间隔相互聚集靠向瘤体,呈收网状。 (图8、9) 棘突征: 在CT影象上表现为病灶边缘长2—6mm,宽2.5—6.6mm的棘形突出,其顶端尖锐或钝圆。病理大切片可见从肿瘤病灶向肺组织内伸出的大小不同突起,其成分为肿瘤浸润及间质增生。故可以认为其为肿瘤生长的尖端部位,是向邻近肺组织浸润的肿瘤组织。(图10-12) 肿瘤-肺交界带的非典型表现为肿块近胸膜一侧的病灶边缘模糊,可能与淋巴逆流致胸膜和小叶间隔增厚有关。发生率可达23%。 总之,肿瘤-肺交界带的形态学改变主要取决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宿主的反应。通常在纵隔窗上我们重点观察分叶征和棘突征,而在肺窗上重点观察毛刺征。 对肿瘤-肺交界带显示强调高分辨率CT的优势,其对肿瘤-肺交界带显示与大体肉眼所见相仿。分叶、毛刺为可靠肺癌征象。 瘤体内部CT表现: 多数肿瘤的密度均匀,为软组织CT值;当肿瘤内部发生坏死时密度不均匀(图4),有时甚至可以形成空洞;肿瘤可有钙化,CT检查时.其发生率约为7%—10%,而平片仅为1%。这是由于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可显示平片不易发现的钙化。CT显示钙化多为斑片状或结节状。 空泡征: 以瘤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多见,常见于瘤体中央区.少数近边缘,呈点状低密度影,直径多为1—2mm,—个或多个,边界尚清。多个者呈蜂窝状,单个时肺窗不一定能显示,多个空泡因时连续几个肺窗均可见.尚可见于瘤一肺交界区域。该征多数系瘤灶内未受肿瘤累及的肺支架纳构如肺泡、扩张扭曲的细支气管,少数为含黏液的腺泡结构。据文献报道其显示率可达到21%。但是检查方法不当或认识不够可能造成假阳性,如将空洞的一部分当成空泡,或将与扫描层面垂直的含气支气管误判为空泡。(图16,17) 支气管充气征: 多见于小肺癌,典型表现者为瘤灶内管状低密度影(气体密度),长短不一,有的可见分支。非典型表现者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出现于相邻的几个扫描层面。该征象多见于附壁式生长的肿瘤,癌细胞沿细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生长,而管腔仍通畅。 支气管充气征虽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是肺癌的特异性表现(肺泡细胞癌出现率最高),曾有研究表明局限性机化性肺炎该征的出现率为44%,故因结合其它征象综合判断。(图18,19) 肿瘤邻近结构改变的CT表现: 肿瘤邻近结构的改变主要包括胸膜、瘤周血管及支气管的改变。 胸膜的改变最常见的为胸膜凹陷征,其次为肿瘤的胸膜浸润和播散。 瘤周血管及支气管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癌灶周围血管、支气管互相聚拢。 胸膜凹陷征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