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讲述
教育学原理树图
绪论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有所不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论语》;《学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
康德、1776-1787年,四次讲授教育学;较早在大学讲教育学;
赫尔巴特:1806 《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杜威;凯洛夫、王国维、杨贤江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布卢姆;布鲁纳
赞科夫;巴班斯基 普通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 调查法 分类: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具体的方法:问卷、交谈、观察、查阅资料 实验法 教育学的实验一般为自然实验法
单组、等组、循环 统计法
一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质的规定性 “教育”定义的类型 广义:有目的
狭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教育的概述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最早将教、育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
受教育者: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庠、序、校、学、瞽宗、辟雍、泮宫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系统的结构 现代教育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未来教育 《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终身教育 二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狭义;分类: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的特点 未完成性;能动性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顺序性:循序渐进 不平衡性:关键期 阶段性:适龄 不平衡性:因材施教 整体性:全面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反对:
遗传决定论 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的给定行与主体的选择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反对:
环境决定论 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反对:
教育万能论
教育无用论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育的社会功能 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育还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的生态功能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民族素质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流动功能 教育社会横向流动功能vs教育社会纵向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历史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doc VIP
-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pdf
- 菜品知识培训.pptx
- 旅游收入与分配-(精选·公开·课件).ppt
-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苏州湾投资发展(江苏)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高压氧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影响分析.pptx
- 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苏州湾投资发展(江苏)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尼可地尔夜景游览欣赏岛上迷人的夜间灯光和美景.pptx
-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苏州湾投资发展(江苏)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第六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