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名流侧影.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名流侧影

内 容 提 要 擅长人物采访是叶永烈先生的创作特色。本书是他采访形形色色名流人 物的特写集。作者从众多的名流中选取众所关注的人物,而在刻画人物时又 选取特殊的侧面。这本 《名流侧影》文笔生动,可读性强,不少文章系独家 采访,富有史料价值。 名流侧影 答 中央电视台 “东方之子”节目问 ——1995年7月20日播出 编导:胡维捷;主持:胡健 节目主持人胡健的开场白: 在少儿时期读过 《十万个为什么》的人们,恐怕不会料到那个早早把大 家带进21世纪、带进浩翰宇宙星空的科幻作家,如今又把人们带进了变化无 定的历史风云之中。作家叶永烈这十几年里致力于纪实文学创作,在许多读 者的眼里,他变成了另一个叶永烈。 叶永烈 11岁开始发表诗作。1963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多年来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读物和传记作品,现已发表文章两千多篇,由他编导的 教育影片 《红绿灯下》曾获大众电影百花奖。 胡健:你曾经是 《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成名很早的科普作 家。可是什么原因使你改弦更张,变成一个传记文学作家和纪实文学作家? 叶永烈:其实我从科普转到纪实文学有一个交叉的过程。可能是随着年 龄的增长, “四十而不惑”,开始对时代和我们人民的命运进行思索。第二 个原因是整个时代宽松了,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整个时代气氛宽松 了。所以能够写这样的一些涉及政治领域的作品了。 胡健:科普创作和纪实文学、传记文学创作是泾渭分明的,科普创作需 要非常强的想象力,越离奇越好,可是纪实文学创作要求非常准确。我觉得 这一点对你来说可能是风险要大一些。 叶永烈:我原先是学自然科学,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这种自然科学非 常严格的训练,对我的写作有好处。自然科学非常讲究事实,纪实文学很讲 究史实。我觉得这是同样的。所以我在写作品时,查档案查文献很多,走访 很多。我非常注重真实性。 胡健:我也注意到了,现在媒介上对你曝光也很多了。很多人对你一些 纪实文学作品史实方面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是不是你在创作上有所疏忽? 叶永烈:我觉得一个作家写了那么多的作品,我这几年连续出了那么多 的书,在有些史实上出现一点差错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我来说,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我也非常欢迎各界专家们,尤其是中共党史专家们,对我的作品 指正。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对于我自己来说,在写作中一向要 求自己的作品能够符合历史的事实,也尽量要求做到准确。 胡健:我们觉得你写的传记人物很多,上至毛泽东,下至何智丽。你凭 什么标准来选择你的传主呢? 叶永烈:我有两个标准,第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第二条是没人写 过。我是按照这两条标准来选择的。比如说,我最近完成了 《陈云传》,我 选择了陈云,是因为我觉得邓小平和陈云都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可是 《邓小平传》已经很多了,报道也很多,而陈云几乎没有。 胡健:我觉得写当代人物受到很多限制,而且很多人还是为 “尊者讳”, 在这些方面,你对他们有一些事,比如写走麦城的地方啦、你是不是有难处 哪? 叶永烈: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有些问题我能够在现在的条件下能够说, 或能够写,我尽量做到。也有些是在书出版以后,慢慢补充。过几年什么问 题可以写可以说了,再加进去。 胡健:你原来是在北大化学系学习的,后来成为作家。很多人认为在学 科边缘或交叉学科的这种人,很容易成功。 叶永烈:这也很难说。我觉得进行交叉,确实有很大的好处。我原来是 学自然科学的,相应来说,我的知识面就广些。进行思索时,就能多方位、 多角度地进行思索。另外自然科学这一套治学方法用到文学创作来,对我来 说有很大的帮助。 胡健:你已经出版了一百多部书了。可你有没有时间看书呢? 叶永烈: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比如小说,比如散文、诗,我都爱看, 报纸上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文章,我也爱看。 胡健:你看科普的书吗? 叶永烈:科普的书也爱看。最近连续出了几本电脑的书,我都看。我还 写了一本有关电脑的书。 胡健:是具体指导操作吗? 叶永烈:是讲电脑的发展史和电脑的好处。 胡健:你一般是什么时候写作的呢?每天工作多少小时? 叶永烈:正常的话,每天工作八到九个小时。如果紧张的话,要 12个小 时,甚至14个小时。前些日子写《陈云传》,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