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
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
小儿常见多发疾病有伤食积滞、脾虚厌食、夜寐不宁、便秘、虚汗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体虚易感。
(一)主要临床表现
1、伤食积滞
【症状表现】胃纳呆甚至厌食,腹胀,恶心欲呕,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调。
2、脾虚厌食
【症状表现】面色偏黄或偏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搪。
3、夜寐不宁(心火上炎)
【症状表现】口舌生疮,心烦不安,易发脾气,夜寐不宁,小便色黄。
4、便秘(中阳不足)
【症状表现】面色偏白或偏黄,肢冷畏寒,喜饮温水,大便粒状或大便不干却秘结难解。
5、虚汗过多
【症状表现】白天动则汗出淋漓,夜眠头汗淋漓,易感冒,面色苍黄。
6、注意力不集中(阴阳失衡)
【症状表现】注意力分散,易受外界影响,好动或多动,或有不自在的小动作,时表情古怪。
7、体虚易感
【症状表现】元特殊疾病而体弱易感冒,常见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常泮见面色萎黄,乏力或手足心热,易汗出,纳食差,大便干燥。
(二)保健方法
1、伤食积滞
(1)外治疗法
【穴位】神阙穴
【定位】正当肚脐中央凹陷处。
【操作】紫苏40克。将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冷则随换。
(2)推拿疗法
【穴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
【定位】脾土穴:拇指桡侧面;腕阴阳穴:腕部掌侧横纹的桡侧边及尺侧边,即阳池穴和阴池穴;三关穴: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六腑穴:在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腹阴阳穴:腹部。
【操作】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300下。(清脾土穴,先清后补)。
②补脾土穴:使患儿拇指微屈,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300下(补脾土穴先清后补)。
③分推豌阴阳穴:使患儿腕部掌侧向上,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腕部掌侧横纹的桡侧边及尺侧边直推,100下。
④推三关穴:使患儿腕部掌侧向上,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直推,200下。
⑤退六腑穴:使患儿腕部掌侧向上,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直推,300下。
⑥推腹阴阳穴:用两拇指自剑突沿肋弓角边缘两旁分推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0下。
(3)饮食疗法:
推荐食物: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鸡内金、芒果核。
推荐药茶:炒麦芽20克、炒山楂6克、炒神曲10克,煮水,早晚2次分服。
2、脾虚厌食
(1)外治疗法
【穴位】足三里穴
【定位】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寸处。
【操作】用拇指揉法,揉200下,两侧交替,每日2次,可配合的小儿,也可用艾条灸法,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两侧交替,每日1~2次。
(2)推拿疗法
【穴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腹阴阳穴
【定位】脾土穴:拇指桡侧面;腕阴阳穴:腕部掌侧横纹的桡侧边及尺侧边,即阳池穴和阴池穴;三关穴: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六腑穴:在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腹阴阳穴:腹部。
【操作】
①补脾土穴:使患儿拇指微屈,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300下。
②分推豌阴阳穴:使患儿腕部掌侧向上,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腕部掌侧横纹的桡侧边及尺侧边直推,100下。
③推三关穴:使患儿腕部掌侧向上,医者以拇指面沿患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直推,200下。
④推腹阴阳穴:用两拇指自剑突沿肋弓角边缘两旁分推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0下。
(3)捏脊疗法:
医者双手各四指呈半握拳状,用指背在患者背脊部位沿脊骨中线由上而下反复推摩5、6遍。接着,两手仍呈半握拳状,用两手食指分别横抵在脊骨两旁,并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脊骨两侧皮肤捏起,再沿着督脉自下而上,使拇指向后拉皮肤,食指同时用力向前推,双手交替捏提向上推进至颈部大椎穴(位于颈部两肩间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间)为止。如此反复五次,但捏第三次时,每捏3把,把皮肤提起1次,每日一次,连续六天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天,再作第二个疗程可连续提捏,每日1~2次,作为保健治疗。但背脊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3)饮食疗法:
推荐中药:淮山、莲子、炒扁豆、茯苓、北沙参、陈皮。
推荐药膳:北沙参10克、肉豆蔻6克、陈皮3克,褒瘦肉200克,每周2~3次服。
推荐药膳:干淮山20克、莲子(去心)10克,鸡腿1只,褒汤,每周2~3次服。
3、夜寐不安
(1)外治疗法
【穴位】内关穴、神门穴
【定位】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操作】用大拇指按压神门穴和内关穴,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按压10~15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2)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清天河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