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pdf
2002年 12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第 4期 Joum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nml University Dec.,20o2 No.4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采 莲是风 靡 江 南的农 事 、民俗 活动 ,采 莲 民歌产 生 于采莲 过程 中。 南朝 中,文 入拟 作《采莲曲》大量出现 ,采莲从 民歌走 向文学,成为 当时文学中常见 的题 材、意象。南朝《采莲 曲》最终沦为宫体诗,经过王勃、贺知章 、李 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 、发展,采莲歌 曲恢复民间本 色 ,焕 发 生机 ,具 有 丰 富的 内涵。 采莲也 从相 对单 纯 的意象发 展 成为具 有 多重象 征 的母 题 。
关键词 :《采莲曲》 民歌 文学 意象 母题
中图分类 号 :I207.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号 :1008—9853(2002)04—07—10
采莲是风靡古代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采莲歌曲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具有鲜活的民间本色。南朝 梁武帝模仿采莲歌曲,自制《采莲曲》,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但是, 在靡靡之风的文学情势下,《采莲曲》成为宫体诗同调。这是采莲歌曲的“蜕变”。唐代初年,南风北渐的 进程加快,采莲活动、以《采莲曲》为代表的南方清乐均传人北方。唐太宗等人也染指采莲歌曲创作,但 仍然因袭南朝宫体诗风。这是采莲歌曲的“惰性”。王勃时代开始,采莲歌曲从宫廷走向民间,经过贺知 章、王昌龄、李白等诗人“北上南下”的共同努力,采莲歌恢复民间本色。这是采莲歌曲的“自赎”。采莲 歌曲蕴涵丰富,是一幅江南风情画卷,是采莲女子的恋歌,是游子思乡的离歌。采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 文学意象,而是一个文学母题,具有多重象征功能。本文即旨在描述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从意象成长 为母题的过程。
一 、采莲民歌的产生:采莲最早盛行于楚、吴。是劳动与美的完美结合;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 主要有恋歌、离歌、“南音”三种抒情功能
荷花是南国水乡之花,广泛分布于古代的楚、吴、越等地;只是由于区域文化优势的递变,荷花的中 心产地在文献记载中也有着相应的变化。大致说来,汉代之前,荷主要是楚地荷花;而东晋至南朝,主要 是以建业为中心的吴地荷花;唐代,主要是“唐诗之路”周边、沿带的越地荷花。 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开创了“善鸟香花,以比忠贞”的比兴传统。芙蓉或荷是其作品中出现频率最 高的“香花”之一。如《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 末”;《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又如,《湘夫人》中有“荷屋”、“荷盖”之具。《楚辞·招魂》中也有“芙
收稿日期:2O02—09—28 作者简介:俞香顺(197l一 ),男,江苏溧水县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 目“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J3—044)
· 7 ·
蓉始发,杂芰荷兮”之句。《楚辞》书“楚地”之“楚物”,从屈原及其他楚辞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知道,荷 花是楚地广为分布的一种水生植物。采莲是伴随着荷花的经济性状与观赏价格的发掘而产生的农事活 动,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0”《江南》是汉武帝时乐府采之于“吴楚汝南”的歌诗之一。“江南”的地域 概念有一个变迁过程,汉代的江南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及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大致相当于楚 地。1978年四川新都县出土的东汉墓室汉代画像砖上的采莲图,与之互证,更可见汉时这一农事活动 的普遍。 六朝文学作品中还记载着楚地采莲的流风余韵。如西晋傅玄《歌》:“渡江南,采莲花”;_l 嘲)梁昭 明太子《芙蓉赋》:“结江南之流调”; ](pzo6)梁简文帝《采莲赋》:“望江南兮清且空。??楚王暇日之欢, 丽人妖艳之质。??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0” ] ”三处的江南均指楚地。又如,梁元帝《采莲赋》: “歌采莲于枉渚”, ](P167)“枉渚”出自屈原《九章·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水经》:“沅水东历小 湾,谓之枉渚”,“枉渚”位于沅水边,也属楚地。沈约《江南》:“棹歌发江潭,采莲渡湘南”,[1](P1621)“湘南” 即湖南南部,属楚地。以湖北江陵为中心的“西曲歌”中《青骢白马》有“借问湖中采莲妇,莲子青荷可得 否”的记载;“杂曲歌辞”的《西洲曲》更有关于采莲的生动记述:“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