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答案]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2)地壳、地幔和地核比较 内核 外核 地核 下地幔 上地幔 地幔 平均17 km,其中大陆部分平均35km,海洋部分平均7km 1 000km 2 900km 5 100km 6 370km (莫霍 面) (古登堡面) 地壳 特征 深度(km) 不连 续面 圈层名称 ①由各种岩石组成;②厚度不均 ①上部(地下60~250千米到400千米)有一软流层;②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温度、压力、密度继续增加 ①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②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可能为液态 可能是固态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4.岩石圈:由 和 顶部组成。 ? 探究活动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即大气层,厚约2 000到3 000千米,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壳 上地幔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固体杂质 水汽(H2O) 臭氧(O3) 二氧化碳(CO2) 氧(O2) 氮(N2) 干洁空气 重要作用 大气组成 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量吸收紫外线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2)大气的分层 ①划分依据: 、 和 (大气的热力性质)。 ②各层气温垂直变化取决于各层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波长的选择性吸收特征。 温度 密度 运动状况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高层 大气 平流 层 对流 层 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特点 高度分布 垂直 分布 平均高度 12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顶 至50~55 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②平流运动为主;③天气晴朗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平流层顶 至3 000 千米 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相当接近 该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2.水圈 (1)概念: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水圈,是 但 的圈层,范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大气水等。 (2)从空间分布看:分为 水、 水和 水三大类型。其中 水数量最多,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7%以上,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陆地水又分为 水、 水、 水、 水、土壤水及生物水几种类型,约占地球上水储量的3%,其中又以冰川水储量最多。大气水分占全球水储量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连续 不规则 海洋 陆地 大气 海洋 湖泊 河流 冰川 地下 第四节 │ 互动课堂 (3)从形态上看:分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三种类型,以液态水最多。 (4)从含盐量看:分为 水和 水,以 水数量最多,约占地球水储量的97%以上。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范围包括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 圈的上部。 (2)生物圈与其他圈层比,其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其他圈层是无机物组成的,而生物圈是由生物构成的,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圈层。②其他圈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而生物圈则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 淡 咸 咸 大气 水 岩石 第四节 │ 典题示例 例1 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题示例 第四节 │ 典题示例 (1)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①+②+③是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地壳的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浆的发源地存在于________层(填数字或字母)。 (4)地球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是在(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第四节 │ 典题示例 [答案] (1)地壳 地幔 地核(外核) 岩石圈 软流层 (2)地壳厚度不均 (3)④ (4)C [解析] 此题关键是读图,该题通过图示,再现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①该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分辨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名称及位置、范围,进而说出“软流层”的位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