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性与疯癫——新时期文学“疯人”谱系的知识学考古.pdf
2005年 6月 第 23卷 第 2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Jun.2005 V01.23 No.2
理性与疯癫
— — 新时期文学“疯人”谱系的知识学考古
杨 慧,宋一苇 (辽宁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新时期文学喷发了所有被禁闭的疯癫因子,在 “文革”底色上描画了一个斑驳的“疯人”谱 系。通过对它的知识考古学发掘,可以查证疯癫与理性问反讽式的辩证法:理性命名疯癫,疯癫也见证着 理性的癫狂,理性对疯癫的堂皇诊断背后却是赤裸的权力游戏。 [关键词】理性;疯癫;新时期文学;疯人谱系 [中圈分类号lI 247;l 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5)02-0165一o7
常言道:“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从俗常的意义上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欣赏, 总免不了具有一些疯癫的气质。某种疯疯癫癫的精神气质与文学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与具 有强烈疯癫气质的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文学传统中疯癫形象的出场,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儒林外 史》中范进中举后那反讽式的疯颠,曾给中国传统文学留下了些许的疯癫印记。鲁迅的《狂人日记》,可视 为西方文化疯癫经验传染入侵中国本土文化的开始。具有异质性的疯癫话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躯体里 突然内爆,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狂人 日记》之后疯癫话语逐渐式微,并归于沉默。此后,中国文学中 疯人的形象几乎隐身而去,疯癫的话语被幽闭在理性阳光的背后。 然而,疯癫被隐蔽被幽闭并不意味着疯癫从此不存在了。疯癫被隐蔽被幽闭的时代,恰恰正是世间 最疯癫最疯狂的时代。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的疯癫压抑了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然而,狂躁冲动的疯癫一如 地下岩浆突涌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进入新时期以来,所有被压抑的东西几乎都找到了喷发释放的出 口,疯癫自然也就首当其冲。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对疯癫进行了知识考古学的勘察。福柯认为,仅从病理学的 角度来确诊疯癫的医学身份是不能够认清疯癫本身的真实内容的。疯癫决不是简单的病理现象,而是一 种文明或文化现象,疯癫不仅仅是生理病变的产物,而是文明或文化的产物。非理性的疯癫与理性构成 了微妙的历史关系。“虽然疯癫是无理性,但是对疯癫的理性把握永远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理性不仅 强行地生产或命名疯癫,理性本身甚至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因此,我们就不能把疯癫仅仅理解为一 种理性的扭曲、丧失的错乱,而应该将疯癫理解为一种理性的眩惑,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新时期文学”作为一个沿用社会政治历史分期的命名,显然与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密切相关。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极端理性而又极端疯癫的时代。正是这一极端理性而又极端疯癫的时代,亲手制造 了种种疯癫。因此,对“新时期文学”疯人谱系的知识考古学勘察,将有助于人们透过疯癫这一独特的视 角,反思理性及其背后的权力,在中国当代究竟扮演着怎样的历史角色,它们在制造极端理性与极端疯癫 的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功能。
一 、真假疯人:王疯子和秦癫子
作为对文革的控诉和反思,“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涌现了一系列疯人形象。小说《芙蓉镇》中,
[收稿 日期]2004一o8—18 [作者简介】~ (197S一),男,满族,辽宁辽阳人,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 当代文学。
165
2005矩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期
“秦癫子”(秦书田)和“王疯子”(王秋赦)是正反阵营(秦书田、黎满庚、谷燕山、胡玉音/王秋赦 、李国香) 的代表,二者“零和博奕”的命运轨迹,正是对一个疯狂时代的展演和告别。 王秋赦作为“恶”的代表,几乎具备了传统道德中所有负面价值:懒、坏、淫、贱、贪(这从他的如下外号 可以看出:王秋懒、王秋赊、王秋奢、王秋蛇)??而定义王秋赦的关键词还是“真”和“假”:是个“假”装革 命的“真”疯子。王秋赦之“假”首先在于革命动机的虚假性。作为阿 Q式的流氓无产者,抱着“人民政 府,衣食父母”的实用主义混入革命队伍。革命动机的虚假性导致了对革命伦理的玷污。王秋赦从未有 过诸如“先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之类的救赎理想,他对革命话语的堂皇言说,只是因为它们可以给 他带来性(逃亡地主遗弃的姨太太)、住所(“吊脚楼主”)、地位(“土改根子”、“王支书”、“王镇长”)和荣 誉(“参加地、县农业参观团”)。对“假革命”的惩罚就是“真疯癫”。“真疯癫”的“真”在于,疯癫是道德 败坏的王秋赦的必然命运,是作者对他作出的最后否定。“??褴褛的衣衫前襟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像 章,声音凄凉地喊叫着:‘千万不要忘记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