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pdfVIP

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pdf

第16卷第5期 2 004 年 10 月 沈 阳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ENYANG UN IVERSITY Vol . 16 ,No. 5Oct . 2 0 0 4 文章编号: 1008-9225(2004)05-0081-05 略伦 贬 官士人 的特殊 心 态及 其文 学表 现 王 运 涛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3) 摘 要: 通过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文学表现中的共性因素,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并追溯其成因。关 键 词: 贬官士人;心态;文学表现;贬官文学中图分类号: K 203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所谓的贬官文学是指在参与朝政中遭遇挫折而受到贬滴的官员们将心中郁结诉诸笔端的产物。贬官文学是一种隐性文化,隐约中透出士人人格的力度,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一些启悟。目前对贬官文学的研究缺乏一种应有的系统性,论及者多失于俗浅或者囿于唐代,而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本文通过考察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重在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通过描述古代贬官士人命运变化时悲喜交俱的心路历程,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通过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的文学表现及其共性因素,追溯其成因,进而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一、贬官士人心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旧秩序崩溃,新秩序诞生,士被社会变革推上了时代的大舞台,并从此与官结缘,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投身宦海成为其规范的自我角色认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逐渐成为古代士人最初的心态。但宦海有不测风云,贬官士人代不乏人,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于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图图之祸。因此他们的心态更为复杂,他们的诗赋作品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更为丰富,似乎正 为他们的进退出处、情感心态作了注释。统而观之,其人生大致演绎了从理想主义到幻想主义最后归于悲观主义的悲剧,其心态也经历了从希望到期望终归于绝望的过程。在上述过程中,贬官士人的心态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贬官士人许国忘身的参政意识和参政实践使得他们在内心深处对自身始终充满了历史使命感,这是贬官士人最突出的心态特征。孔子在《论语》中提醒读书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任重道远。就古典社会中士人所接触、打交道的世界而言,庙堂和草野两极是最基本的生活环境。人们常常笼而统之地称呼整个社会时,就叫“朝野”,即朝廷和草野。当宋代大儒范仲淹在讲到人生的境界时,他说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明代顾宪成也曾言:官荤毅,念头当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当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念头当在世道上。这表现了中国读书人在学识之外兼重或更重社会使命感的人生态度。如王禹俩,因直言敢谏而屡屡得罪君王与执政大臣,曾三度遭贬滴,一次在太宗朝、一次在真宗朝,最后一次是咸平元年(998)被贬黄州,故世称王黄州。王禹为此作《三默赋》以明志,表明态度说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滴而何亏!”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北宋被贬滴的文人士大夫的心境与前代类似处境的墨客骚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虽有贬滴的困苦、失意的牢骚,但却不轻 收稿 日期作者简介 2004 一06 一05王运涛(1977一) ,男,河南开封人,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助教。 82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第 16 卷 易的沮丧、悲观、沉沦,仍然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着乐观的向往。宋代士大夫贬居期间的这种特殊心态,使他们即使被贬出京,依然对生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心情去欣赏“江南”的佳丽风光。在抒发“世无知音”的苦闷时,其基调是对鸿雁振翼的遐想,词的格调因此也不会显得悲苦沉闷,而有一种向上的引发力。这是因为宋代文人士大夫甚得皇帝尊宠,待遇优厚,政治环境宽松。像王禹俩这样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人领导阶层,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仕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何况,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敢于有所作为,皇帝的尊宠使他们勇于有所作为。 (2) 贬官士人在理想受挫后内心很容易产生一种愤激的情绪。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使许多贬官士人异常悲愤。“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 日夜而忘之!”(屈原《哀9 )))历史、现实与人事,纠结攀援着难以化释的艰苦、不幸与灾难,令人不平则鸣,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不得已而后言之,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屈原被逐,乃作《离骚》;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