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中国古代舞蹈形态艺术特征.pdf
第 24卷第 3期 Vo1.24 No.3 许昌学院学报 J0URNAL 0F XUCHANG UNIVERSITY 2005年 第 3期 No.3,2005
谈中国古代舞蹈形态艺术特征
刘 柳
(许 昌学院 音乐系,河南 许 昌 461000)
[摘 要]中国上古时代的巫乐舞蹈、周代礼 乐舞蹈、汉代女乐舞蹈及唐代燕乐舞蹈形态艺 术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并且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中国舞蹈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同时亦推动着中国 古代 舞蹈“经典化”的演进历程 。 [关键词]上古巫乐舞蹈 ;周代礼 乐舞蹈;汉代女乐舞蹈;唐代燕乐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05)03—0080—02
中国古代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由于各个历史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接影响,各个时期的舞蹈也呈现 出不同的艺术特征。
一 、上古巫乐舞蹈的虚拟性、象征性
尽管我们不能指认中国舞蹈原始发生的绝对开端,但 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古文字“象其形,指其事”的造字特征来 定其逻辑起点。在中国目前可以识别的最早古文字——甲 骨 卜辞中,“舞”是以一个双手持物的人来标示的。甲骨 卜 辞中的“舞”字,其写法(实为“锲法”)在细部有些差异,但主 要形态均呈“爽”形;无疑,这个两腿微微向旁分开、双手略 略向侧抬起且手中持物的人体动态是彼时最典型、最基本 的一个舞蹈形态;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初民们意识到要通 过文字来表示自己关于“舞”的观念时,何以要用这样一个 人体动态。 《说文解字》已指出“爽”是“象人两裒舞形”,“裒”是古 “袖”字,但这“袖”并不是如今人所理解的衣服上遮蔽膀臂 的部分及其延伸,而是如其字所示的“衣”中裹“采”、“采”乃 古穗字,是以“手”(爪)抓“穗”(禾)之象。也就是说“两裒舞 形”的舞者,最初是双手执穗而舞,而这又进一步暗示“爽” 乃是耕稼文化所孕育的。锲刻着“爽”字的甲骨 卜辞属殷商 文化,殷墟出土文物中普遍存在的稻粒说明殷商族有种植 水稻的历史。有学者撰文列举了12条证据,论述了以卫聚 贤为代表的“殷人源出吴人”之说的正确性,也就是说,“爽” 不能不打上“饭稻羹鱼”的古吴族生产方式的烙印。何乔远 《闽书》载:“东番夷不知所自始??地多暖,有水田,治畲种 禾,禾熟拔其穗。”我以为,正是这种“禾熟拔其穗”的生产方 式促成了初民“两裒舞形”的舞蹈形态。 据此,我认为我国上古巫乐的舞蹈形态,具有以下三个
特征:
一 是来源,即“拔其穗”的体态烙印; 二是形态,即“两袖舞”的动态表现; 三是功能,即“事无形”的价值取向。 事实上,这三个方面都制约着中国舞蹈日后的发展
— — 即根源上的农耕生态和功能上的“事无”心态。 关于“两袖舞”的动态表现,实质上是对“手舞道具”的 强调。我们可以看到,舞袖、舞绸、舞剑、舞枪、舞扇子、舞手 绢在中国舞蹈中比比皆是。 由于对“手舞道具”的强调,就很自然地导致对掌型和 手姿的多样化的忽略。这一点只要将其与印度舞蹈作一比 较就显而易见了。虽然手持道具而舞,舞者问的“拉手”无 法形成,也无法产生像芭蕾那样以扶持、托举为主的双人 舞,但道具作为舞者形体的有机延伸,通过其虚拟性和象征 性的表演拓宽了人们对“舞”之含义的理解。
二、周代礼乐舞蹈的森严等级和“发扬蹈厉”
《周礼·春官》载:“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大卷》、《大成》、《大韶》、《大夏》、《大蔓》、《大武》。以六律、 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 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时序之,以 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太 簇歌应钟舞《成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蔓》以 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小吕 舞《大韶》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上述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乐”在周代属于“礼”的一部分; “乐”指乐舞,而“礼”指礼仪,所谓“礼乐”指的就是“礼仪性 乐舞”。 关于周代礼乐舞蹈在形态上的特征,一是“且奏且歌且
【收稿 日期]2004—03—28 【作者简介]刘柳(1958一),女 ,河南漯河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舞蹈艺术。
· 80 ·
舞的综艺形态”,这在文前所引的那段话中已说得很明白 了;二是“正乐悬序舞佾的森严等级”——即《周礼·春官》所 言“正乐悬之位:王宫悬,诸候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陈呖《乐书》释日:“宫悬四面象宫室??轩悬阙其南??判 悬东、西之象??特悬则一肆而已。”“肆”是钟磬在编列上 的量词,东汉学者郑玄认为每肆 32件。与“乐悬”相应的 “舞佾”,是王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佾”是 舞蹈行列,陈 认为每佾8人,即王用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