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振《再别康桥》说课稿
襄阳市第九中学 徐振 一、说教材 1、单元地位、作用 《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首诗歌,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诗歌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学习本单元的新诗一定会激发同学们写诗的兴趣。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具体做法如下: ?1、诵读法 《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 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诵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 2、情境教学法 (1)《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 (2)用富有文学意韵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可感的视听形象,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氛围。 3、点拨法 ???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 三、说学法 作为中专学生,拿着一首优美的诗歌,他们往往会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品味诗歌的意境,所以我将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诗歌感情,作为这节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法、朗读法、联想法,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从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偶然》谱成的曲子导入。 我的导入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优美的画面及柔美的音乐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淡淡的忧愁的境界。 运用多媒体展示歌词,教师恰当的衔接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 。 (二)、时空链接 走进作者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片展示,更显直观、形象。通过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诵读涵咏?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 2、个别朗读。 ? 3、名家范读。?[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 ?4、配乐朗读。?[在缠绵、惆怅而又带有轻灵、飘逸的音乐中,教师进行示范吟诵,注意节奏、轻重、情感,读出音韵美,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从而,带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5、学生齐读。 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学生带着对康桥的憧憬进入想象) (四)、激发想象 ?赏景悟情 1、品意象 ? ( 1)诗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景物的有哪几节?(2、3、4节) ? (2)如果把这三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物?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景点,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对画面加以具体的描述的学生。这一环节主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建议?“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三节诗。 (3)更进一步思考:诗人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取周围的建筑、那里的人们,而是选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这三节的学习,从诗歌画面美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追求语言美的课堂气氛。 2、悟真情 步骤:将全诗分为三个版块,分别赏析。抓住诗中意象,赏析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第二、三节:通过重点赏析“新娘”、“水草”、“荡漾”、“招摇”、“甘心”等词语,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