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组长:罗加林(11302990324)
组员:王易生(11302990301)
刘欣(11302990339)
林福斌(11302990338)
王娜(11302990401)
林志萍(11302990433)
李小丽(1130299042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现状与趋势
前言
区域经济指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时期,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分布极端不均衡的现状,工业建设大规模向内地推进,进入新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状况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十分突出。但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将在互动中促进协调,在各区域主体功能强化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本次分析我们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四大板块,分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区域,我们根据统计年鉴2014年数据进行分析。
表1.1 我国四大板块区域经济情况
指 标 全国总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绝对数 占全国比重% 绝对数 占全国比重% 绝对数 占全国比重% 绝对数 占全国比重%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960.0 91.6 9.5 102.8 10.7 686.7 71.5 78.8 8.2 年底总人口(万人) 136072.0 51818.9 38.2 36084.7 26.6 36636.9 27.0 10976.3 8.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568845.2 322258.9 51.2 127305.6 20.2 126002.8 20.0 54442.0 8.6 第一产业 56957.0 19893.6 34.9 15014.8 26.4 15700.8 27.6 6347.8 11.1 第二产业 249684.4 150996.1 49.2 66363.3 21.6 62356.5 20.3 27045.9 8.8 第三产业 262203.8 151369.2 56.8 45927.6 17.2 47945.4 18.0 21048.4 7.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41908 62405 35357 34491 49606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69011.2 36752.6 53.3 12035.5 17.4 14444.9 20.9 5778.2 8.4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119740.3 47369.8 39.6 25495.0 21.3 35564.2 29.7 11311.4 9.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26955 32472 22736 22710 22875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8896 12052 8377 6834 990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由数据可知,东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地区以占全国38.2%的人口占全国9.5%的面积,创造了全国51.2%的地区生产总值,49.2%的二产增加值,56.8%的三产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2405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该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3.3%,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9.6%,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约是全国水平的1.2倍和1.35倍,居四大板块之首。
中部地区以占全国26.6%的人口和占全国10.7%的面积,创造了全国20.2%的地区生产总值,21.6%的二产增加值,17.2%的三产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357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0.84倍,该地区财政收入占全国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