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0课 短文三篇 课件(39张).pptVIP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0课 短文三篇 课件(39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0课 短文三篇 课件(39张).ppt

2.如何理解“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一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写出了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3.?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 第10课 短文三篇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 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死亡是否是个人的事情? ◆生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呵护的结果,没有权力任性处理 ◆每起自杀案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影响 ◆1500余万自杀死亡者亲友从未因长期存在的悲伤反应接受过心理帮助   2003年4月1日傍晚,飘着雨,不知道香港是不是?但张国荣却选择了让生命飘落,在这样一个以“愚人”为乐的日子,然而也几乎没有人能接受这样一个消息,宁愿它不过是一个恶作剧。这样纯良美好的愿望缘于大家对一位优秀艺人的赞赏与惋惜,缘于对生命脆弱的哀叹和珍视。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没有任何被威胁、暴行和 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 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如果今天早上你起 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 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 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 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 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 热爱生命 蒙田 作者简介 蒙田,M.de(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 自学指导 1.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 2.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 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3.“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4.作者认为要用怎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呢? 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哲人:(书)智慧卓越的人。 丰盈:1.身体丰满 2.富裕、丰富(本文)。 躁动不安:因急躁而动个不停。 稍纵即逝:时间一放松就失去了。 垂暮之年:指老年。垂暮,将近晚上,比喻接近晚年。   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生命”对人是公平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 “光阴”呀,密不可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 作者蒙田在第一段中的结论性体会、见解是什么? 蒙田有生命“值得称颂”并“富有乐趣”“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的体会;直陈反对“虚度此生”的见解。 作者认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他对 “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是因为认识到了“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你怎样理解作者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这句话的? 这说法表明蒙田具有文艺复兴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