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鲁人版必修一 第9课 赤壁之战 课件(34张).pptVIP

2015-2016学年鲁人版必修一 第9课 赤壁之战 课件(34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之战 司马光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 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的形象及他们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9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费了19年的时间编撰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目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各地军阀乘 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占了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川;孙权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曹)、蜀(刘)、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本文的整体感知 本篇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它细致而概括地描写了赤壁之战的政治和各派军事集团的矛盾以及战争的经过。在孙吴方面,以鲁肃、周瑜为首的主战派,正确地分析了当时客观形势,批判了主降派的谬论,采取了联合刘备的正确路线。刘备当时处境非常不利,但诸葛亮深谋远虑,亲自去劝说孙权抗曹,使双方结成了统一战线,自己一方转危为安。战争中,曹操轻率进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期间,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提出的以火破曹的建议,趁着风势,把曹军船只全部烧毁,然后率轻锐追歼曹军残部,大败曹军与赤壁。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他对形成魏蜀吴鼎立的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文章脉络梳理: 提出孙刘联合、共同抗曹的战略方针(1、2) ——这是以弱胜强的前提 确定联合抗曹的战略方针(3——6) ——这是以弱胜强的共同认识,是 全文的重点所在 执行抗曹的战略方针(7) ——这是以弱胜强的灵活战术 赏读文本: 1、鲁肃献策说备。 献策:远见卓识,忠心一片 说备:灵活机巧,善于外交,明为刘计,暗为孙计 2、诸葛亮说权。(激将法) 求救而不救,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 形势分析:战略家 3、曹操下战书。 主降派(张昭等人) 主战派(鲁肃) 4、5、周瑜分析形势及曹操兵力。权下定决心 大将才略(擒曹破曹,汉贼)骄矜之气,少年得志 6、7、战争实况。 本文是描写战争的篇章,可是写战争的文字却不足六分之一,为什么? 曹操被打败的时候,称“生子当如孙仲谋”,你怎样认为?对于此此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你有何感慨?我们在学习中面对自己所谓的薄弱环节该怎样去做?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 住,通“驻” 禽,通“擒” 卒,通“猝” 诚,通“请” 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 雷,通“擂”,敲击 动词,对付 动词,训练 动词,部署 介词,替 动词,是 动词,处在 介词,被 动词,是 副词,甚至,乃至 副词,才 连词,于是 介词,在 介词,跟 介词,向 介词,对 代词,代前面所说之事 指示代词,那里,代荆州之地 代词,代刘邦 代词,代刘表 代词,代曹操 代词,代自己 动词,死亡 名词,兵、士卒 名词,读书人 名词,士兵 动词,打算、想 动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