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颀;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数年,后归隐。他交游颇广,与当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岑参、王维、高适等人皆有交往。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文本朗读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歌赏析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 两个字,点明离别。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的凄冷,游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先说“今朝别”,再说“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学习探讨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联诗有一点歧义,就是初渡河的主语究竟是“游子”呢,还是“微霜”呢?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从语法上看,也都是说得通的。但是诗人更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化、拟人化,用表示具体动作的“渡”字来形容秋天是怎样悄悄地从河的北岸来到河的南岸的。(参照李颀《古塞下曲》“春色渡河阳”)
;第二联写别后心情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先承“秋”,从“闻”的角度写秋雁哀鸣。雁,是惜别思乡的传统意象。雁,常常引起对故乡、对亲人的定向联想。
“云山”句承“别”。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峻岭,象征着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诗人用“不堪”、“况”交叉承接第一联,造成转折离即的韵致。虽然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1、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捣衣”和“砧声” 意象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 “捣衣”和“砧声” 意象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捣衣”和“砧声” 意象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整体感知
李颀《送魏万之京》的中间两联,颔联为魏万设想分别后的寂寞情怀和乡思之愁。出句写声,对句写色,用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别情。颈联联想到魏万赴京沿徒所见的极易触发羁旅乡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写色,对句写声,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捣衣声来隐含别情。
这两联诗虽然都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的情意渗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言来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嘱咐。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选修四 第9课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课件(33张).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6课 氓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8课 都江堰 课件(23张).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8课 都江堰 课件(31张).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8课 都江堰 课件(39张).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4 第6课 雨巷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4 第7课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鲁人版必修4 第7课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2.doc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7课《送魏万之京》课件1.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8课 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8课 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1.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7课 春末闲谈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8课 汉家寨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1课时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7课 秋声赋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7课 秋声赋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高中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