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 专三 第10课 登高 锦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高中语文 专三 第10课 登高 锦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专三 第10课 登高 锦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

《登 高》 此诗是诗人重阳节登高咏怀之作。诗人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全诗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锦 瑟》 这首诗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甚至还有生离死别之恨。不过,自宋元以来,对这首诗的主旨,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意见:爱情说,认为此诗为怀念令狐楚家侍婢而写;为咏唱锦瑟这一乐器而写;为怀念某一佳人而写(此说类似令狐楚家侍婢一说);为悼念其亡妻王氏而写(因王氏生前喜弹锦瑟);为唐王朝将衰而写,认为“望帝”隐指皇帝;自伤身世而写。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倾向自伤说,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借“锦瑟”为题,悼念往事,抒发惆怅哀怨之情。 《登 高》 《锦 瑟》 《登 高》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首联用高度凝练的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啼悲哀,渚清沙白,飞鸟回翔,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意境雄浑高远。一个“哀”字具有千钧之力,让景有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2.说说颔联中“无边”“不尽”的表达效果。 提示: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景色的情状中品味出韶光易逝、英雄迟暮的感伤。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提示:本诗的诗眼是“悲”字。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看到一幅悲凉的秋景而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前两联描绘了萧瑟肃杀的秋景,后两联写了诗人层层的悲愁,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4.颈联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 提示: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暗合了首联的“哀”,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萧萧”的落叶和“不尽”的逝水,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 5.诗人忧国忧民、伤时感怀的感情集中在哪一个诗句上?试作分析。 提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集中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上。“艰难”指时局的艰难,也包括诗人身世的艰难。苦恨,犹言深恨、恨极。因为时局、身世都很艰难,所以深恨。由于深恨,致使诗人加速衰老,头发全部变白了。 《锦 瑟》 1.试分析这首诗首联的表现手法和含意。 提示:这首诗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这首诗虽未指出锦瑟所奏的曲名,但诗人既由此而思及“华年”,它的情调也就可想而知了。诗人没有指出弹奏者是谁,如果不是佳人而恰恰是诗人自己呢?那就更能引人遐想了,这就造成了一种迷惘的意境。 2.颔联化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解? 提示:(1)“庄生晓梦迷蝴蝶”化用了“庄生梦蝶”的寓言故事。诗人因聆听锦瑟的曲调而思绪翩翩,不知身在何处,美梦醒来,梦境不再,终致心绪繁乱,怅然若失。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它是一种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梦。 (2)“望帝春心托杜鹃”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杜宇之悲托于杜鹃,就如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托之于锦瑟之声。 3.“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来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4.尾联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尾联大意是说,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登 高》 1.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 本诗在写法上注意前后的变化。首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 气氛,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 虽也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但却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 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 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抱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 国伤时之情,便跃然纸上,使主题更为鲜明,意境更为开阔。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靠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前后相对,句中自对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