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命题考向探究+命题立意追溯+13年真题为例)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权威课件.ppt

(新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命题考向探究+命题立意追溯+13年真题为例)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权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命题考向探究命题立意追溯13年真题为例)专题十四地理事象季节变化权威课件

【知识链接】 一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灾害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发生的频次高;季风气候地区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夏季,而地中海气候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融雪洪水发生在气温上升较快的春季;泥石流、滑坡多发生在夏秋季;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赤潮现象在气温、水温较高季节发生频率增大;“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某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出现;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因燃煤取暖导致大气质量较差;等等。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新题巩固】   【2013?湘潭模拟】图14–5示意某国(①区域不属于该国领土)玉米主产区和玉米种植、收获的时间示意图。该国制造业、采矿业是其经济支柱。读图回答(1)~(2)题。 图14–5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1)该国玉米主产区选择7~10月为农闲时期,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 B.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不适合玉米生长 C.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D.降水过多,多洪涝灾害 (2)7月,一艘轮船把该国矿产品从甲港口经澳大利亚西岸运往上海,沿途大多(  ) A.逆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顺水 D.顺风逆水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解析] (1)A (2)C 第(1)题,该国(南非)位于南半球,玉米主产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气温较高,B项错误;但由于地处高原,气温不是十分炎热,C项错误。7~10月,南半球热带草原处于干季,D项错误,A项正确。第(2)题,从甲港口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至澳大利亚西岸,顺西澳大利亚寒流北上;7月,南海、东海盛行夏季风,沿岸洋流向北,故过赤道后,轮船顺夏季风和北上的暖流至上海,所以C项正确。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返回目录 专题概览 ? 命题点一 自然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14–1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图14–1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要点突破: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解析] D S市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透析】   1.天文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季节变化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如图14–2。 图14–2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节气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昼夜 状况  全球昼 夜平分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则相反  全球昼 夜平分  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为极夜;南半球则相反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考点归纳总结 范围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最大  最小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最小  最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除赤道外,有一次最小值。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二分日(直射),最小值出现在二至日 (5)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 ①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90°— 66°34′— 90°— 66°34′——90° ②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