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泗五灵凤县立中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的泗五灵凤县立中学

抗战时期的泗五灵凤县立中学 泗五灵凤县立中学是皖东北革命根据地在五河境内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先后办学五年,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一度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革命的摇篮”。 ???? 一1941年6月,泗五灵凤县办事处改为泗五灵凤县政府,住五河西北农村申集。时五河境内已设沱东、沱西、五北等区和天井直属乡,但浍南淮北一带还有国民党流亡政府寄居黄圩西营一带。五河县城和新集等地为日伪据点。这年夏天,泗五灵凤县政府根据皖北边区党委的指示,为了扩大对敌占区青年的影响,培养革命干部和壮大抗日力量,由县长徐崇富主持,筹办了泗五灵凤县立中学。当时校址在五河县境沱西区钟杨集天主堂。参加筹建的还有副参议长李梓云,参议员熊冰然、王耀东、吴仰之等人。随即布置区、乡政府动员学生。以后学校校址设在浍南皇墩庙。此处在1941年秋,国民党流亡政府县长张纯熙曾主办一所两个班的五河县立临时初级中学,泗五灵凤县大队配合十一旅主力部队于11月开辟浍南时,这所学校就解散了。泗五灵凤县中就利用这一校址于1942年春节后开学。消息传出后,根据地和敌占区的知识青年纷纷前来报名考试,第一学期就招收100多名学生,开设两个班。县长徐崇富兼任校长,李梓云负责教务,王耀东负责总务。任课教师有李梓云、王耀东、吴仰之、刘华光、陆家骥、李养正等六人。学校校舍、黑板、课桌等所需教学用具,都是利用原有学校或借用群众的。教学内容仍沿用抗日前的初中课本。由于皇墩庙距离临淮关、新集等地日伪据点较近,考虑到师生的安全,经泗五灵凤县政府批准,于当年的清明节把学校迁到敌后根据地五河境内天井湖北岸的弥陀寺。校舍是利用原来古庙前后六间大殿和西廊房三间瓦房,后又扩建10余间草房。教室不够又先后在朱圩子、黑土地借用一些民房。晴天还经常把学生带到朱圩子西南角大树底下上课。学生宿舍多是在弥陀寺附近陈吕庄、樊杨庄、张姚庄借用民房或草庵子,学生身背被包,早出晚归。学校迁到弥陀寺后,学生逐渐增多。开设有师范班(当时分春师班、秋师班,后称文教班)、建设班、普通班,还开过行政、财会、妇纺等短训班。学生最多时达四五百人。1945年9月兼任校长的县长徐崇富调走后,由县长王业箴兼任校长,周正、潘冠三任副校长。先是吴光(女)任校党支部书记,后是张冰柯(女)任党支部书记(后改党总支)兼训育主任。巨佩之、王伟、黄辛白先后任教务主任。在这里任教师的有钱正英(女)、陆家骥、刘华光、方兰(女)、许先民、张耀芝(女)、王积谋、王积岳、董炜(女)、朱起葵(女)、田佳禾、王伯华、宋植、林群、李皖白、张道章、李梓云、吴仰之,学生留校任教的有冉有恒、张坦、黄林,学生留校搞文印后任教师的有王中谭,学生留校搞事务的有刘怀型、岳爱邦。总务主任先是周其林,后是赵敬轩。事务长先后是刘怀型、朱捷天、周庆。会计有叶农(女)、李学俭、岳爱邦、马正信。这所学校迁弥陀寺后称泗五灵凤县中学校本部。为了扩大招生争取敌占区青年,于1943年春又在淮浍之间陆家庙开办一所泗五灵凤县立中学淮浍分校,招收学生50余人。郑训任分校教务主任,钱正英(女)、王积岳、陆壁九任教师。同年秋,淮浍分校迁到浍河南岸徐家湾,学生100多人,开两个班。郑训回部队后由谢止戈任分校教务主任,钱正英(女)、王积岳、李叔明、孙德娴(女)、徐德林任教师。1944年秋淮浍分校师生一起并到校本部弥陀寺了。泗五灵凤县中创办不久,就在弥陀寺附近朱圩子办了一所附属小学,称朱圩附小。学生300余人,开七个班。附小校长先是王亦萌,后由张冰柯(女)代管,张绪功任教务主任,先后在附小任教师的有王碧兰(女)、张耀芝(女)、徐亚义、陈卓甫、郑曙光、陈贤谋、陈国久。抗日胜利后,解放战争打起来了。泗五灵凤县中于1946年初搬到泗南县的窦冲,改为苏皖边区淮北第四中学,校长是周正。1946年12月,由于情况紧张,学校师生退到洪泽湖边,在洪泽湖坚持了一个多月,根据上级安排,一部分到部队,一部分回上海或家乡暂时隐蔽。泗五灵凤县立中学虽然至此就停办了,但她播下的革命火种却一直在蔓延着。 ???? 二在泗五灵凤县立中学先后工作的教师20多人,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外地人,其中上海人较多。1944年前后校本部11个人,就有上海人8个。张冰柯(女)、黄辛白、钱正英(女)等人是奉上海大同大学地下党组织指示来淮北的。当时教师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一部分是爱国主义人士或地方士绅出身的知识分子,也有个别属统战对象的国民党员。还有三四个留校学生。这所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是泗五灵凤县境内根据地的知识青年,也有的是从新四军四师拂晓剧团、边区行署人民剧团或从部队转来的,或从地方抽来的基层干部,还有从敌占区的上海、徐州、宿县、五河城里来的。朱圩附小有一班纯是#e#干部子女。学校党组织当时是半公开的。学校成立了党支部,文教、建设、普通班学生成立了三个党支部。那时教师没有工资,除供给膳食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