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语文德育教学分析(共2489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校语文德育教学分析(共2489字)

技校语文德育教学分析(共2489字) 一、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的核心和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在技工学校,我们的语文教师要真正肩负起学生德育工作的崇高使命。 1.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是“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人,正己方可化人。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师“四个一”的要求非常精粹,他所提出的“一腔学问”是对语文教师渊博学识和丰厚的语文素养的概括,道出了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广的文化底蕴。品行端正的语文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的人生楷模。 2.关爱学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时时处处把自己置于学生父母的角度,用真诚、无私的爱心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一个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心,对他们的成长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广博无私的爱心是人类最具有崇高价值的唯一情感,也对任何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彻底的摧毁力。 3.技能精湛 教学技能精湛的语文老师,肯定是博览全书,积淀沉思,更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练就一身教艺,立足讲台,满怀爱心地从事语文教育。 二、选好渗透德育的方法 1.在作品人物中渗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情感教育始终蕴含其中。例如在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时,我先引导学生领悟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从这个流浪老人的身上,理解了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的道理。又如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一个为事业默默奉献的信客,跃然纸上。这些人物的精神写照,培养学生纯正良善的品行和诚信尽职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指引了方向。再如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爱钱如命,贪婪、吝啬、虚伪,他的典型形象,给学生留下不同的感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千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 2.在诗歌意境中渗透 诗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我们紧紧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条脉络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炉中煤》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年轻的女郎”是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青春焕发的祖国,“炉中煤”是比喻诗人熊熊燃烧的炉火般的爱国赤心。从而使学生领悟诗人对新生的祖国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又如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出现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等意象,这些都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这些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整首诗的节律与诗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罢余音缭绕。细细地再读这首诗,慢慢地品:“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也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在言语文字中渗透 《荀子?大略》中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学生品读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课文,“浸淫其间,身心如沐美泉,浃髓沦肌”,能够荡涤心灵深处的暗淡,培养出高尚优美的心灵。例如在讲解李白的《行路难》时,不仅要让学生领悟作者在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行路难”四个短句,表现作者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全诗在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让我们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感空间,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的内化,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4.延伸语文课本内容渗透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的,也没有什么目的。”我国的德育课程标准也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改革,其着重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即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时常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培养道德情操。比如做青年志愿者,既能为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