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未病理论中医研究论文(共4398字)
治未病理论中医研究论文(共4398字)
一、《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
“治未病”的思想来源于先秦诸子百家的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经典的未病思想源自于《黄帝内经》及《难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末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渭“未病”、“木乩”就是指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是质变为疾病的量变积累过程,《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末发,见赤色各刺之,名日治未病”。此处的“未病”应指先兆,属慢性疲劳综合征。《素问?序》中有“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此处的“未兆”应指未有明显的疾病征兆,“赢劣”当指虚弱或不太健康,可认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此处的“未病”指未病的脏腑等,但对整体来说已处于疾病状态,是已病防渐,防止疾病继续发展,保护其他未受邪的脏腑。《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包含了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未生”相当于健康未病态,指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状态;“未成”包括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前者指机体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但还没有临床表现,后者指机体中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出现了先兆症状和特征,但还未具备确诊疾病的条件;“未发”指发作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疾病的缓解期以及疾病的潜伏期;“未传”指传变未病态;“瘥后防复”指疾病新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的虚弱阶段。“治其未生”能节省医疗费用,维护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二、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识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劳、失去食欲、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肠不适、黄疽、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对光及热敏感、暂时失去记忆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痉挛、肌肉与关节痛。这些症状与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因此容易误判。通常医师会误诊为臆想病、忧郁症、或精神引起的身体疾病。尚无对付此病毒的药或疫苗,辨识此病并不容易,而且其症状变化很大。中医辨证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逸损伤、七情内伤等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一系列的症候群,不同于某些没有自觉症状的未病状态,并不是“无症可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紊乱程度。其症状表现,几乎肝、心、脾、肺、肾五脏都有涉及,主要的表现是疲劳,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中夹实,而脏腑气机失调是关键,所以病机以心脾两虚或肝郁气滞为主,亦有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肾阳虚等证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并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机体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的疲劳,其基本特征为长时间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其病因是长期过度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肢肌肉失养故见四肢酸痛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三、“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应用
(一)调整情绪,平衡心理
心理保健中医认为“形神合一”。形与神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相互作用的。神情之伤是形体病变发生的先导。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心理的养生保健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主张以“恬愉为务”。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如果出现心理平衡失调,也可以采用“五志相胜”学说中的以情胜法,比如“怒胜思”,有人思虑过度而不能解脱,医者可以用行为或其他方法激怒,使他的情感发生变化是转移病人情感和注意力的方法,使病人从某种过度的情感中解脱出来。总之,心理保健关键要进行自我修养方面的锻炼,自我提高调控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淡化和松驰自己的情绪,正视现实,多找乐趣或改变环境,与人交谈等多种方法,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家庭关系,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二)顺应自然,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