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睢县回高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VIP

河南省睢县回高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睢县回高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 《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 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 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 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 3.《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4.“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5.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6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 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7.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8.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9.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 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10.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B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C.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D.经商致富 11.面对波斯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