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人民版.ppt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人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人民版

1.(2012·苏锡常镇模拟)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 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 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 D.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并试图改造儒学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作者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佛教(“释之徒”)的盛行感到不满。故作者应站在改造儒学、重振儒学的立场上。故选B。 * 2.(2012·徐州三模)王守仁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 (  ) A.纲常 B.羞恶 C.真理 D.私欲 【解析】选B。题干中贼不愿意脱光衣服反映了其具有羞耻心,正是门人理解的“良知”。 * 3.(2013·长沙模拟)清代学者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颜元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比较接近 (  ) A.李贽 B.陆九渊 C.顾炎武 D.程颐 【解析】选C。从材料来看,学者颜元讽刺儒者,讽刺君主制,四个选项中讥讽儒学,批评儒学的只有顾炎武。 * 4.(2013·福建八市模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明清之际”,A是在西汉时提出的;C是宋明理学的内容;D是战国时法家思想的内容;而B正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思想上的必然要求。 * 5.(2012·西安八校模拟)顾炎武认为,“王(守仁)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 【解析】选D。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顾炎武批判王守仁倡导的心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而并非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据此本题选D,从“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可排除A、B、C。 * 6.(2012·盐城三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 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 * 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 (2)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的发展历程。第(1)题依据材料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信息结合理学含义概括回答,依据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信息概括朱熹的政治主张,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概括其积极意义。第(2)题依据材料三“上以理责其下……死于理,其谁怜之”信息并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第(3)题从对统治者和对下层民众的视角概括各自意图。 * 答案:(1)含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