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园记事__伍尔芙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邱园记事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 内心真实” 。 主要作品有《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格布的房间》《达罗卫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生平经历 1882年,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1895年母亲去世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1904年2月,父亲去世。5月,伍尔夫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 伍尔芙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值得庆幸的是每一次都有丈夫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料。” 当疯癫和幻听等精神分裂的症状重复来袭,最终不堪忍受时,伍尔芙还是想到了自杀,在给丈夫伦纳德的遗言中她这样写到:“我不能再毁掉你的生活了。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 ” 概述 短篇小说《邱园记事》于 1919年发表 。这部小说是在西方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危机感日趋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创作的。在这部作品中,情节的跌宕退居其次,读者看到的是在邱园中出现的一组组人物的画面 ,小说看似零碎散乱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人物的意识活动 、人物的情感 、思想的真实表露 。 Part 1 : 1以椭圆形花坛开始(由花到地面又及人); Part 2 : 2一对已婚夫妇(丈夫漫不经心;妻子目的明确); 3 丈夫想到前女友、银扣和蜻蜓; 4 丈夫 和妻子各自对于过去的回忆; 5 妻子关于画画、初吻的记忆; 6 结论——在光中走开; 7 蜗牛和青虫,蜗牛的视点; 8 老人和年轻人; 9 老人关于精神世界的言论; 10 老人——收音机用来联系精神世界; 11 老人对乌拉圭的记忆; 12 两个妇女注意到了疯癫的老人; 13 妇女之间抽象的对话; 14 大个妇女——沉迷于花; 15 蜗牛:在叶下爬行;以一对恋人出现继续; Part 3 : 16结尾。 1、艺术视角 2、人物对话与主题的关系 3、时空叙事技巧 艺术视角 ——一幅流光溢彩的后印象主义画卷 大肆地渲染、一再强调鲜艳和明亮的色彩,是后印象派绘画手法的一大特点。文章的开头,具有人的特征、栩栩如生、有着很浓的生命色彩的描写,表达了作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伍尔夫用生动的色彩进行描述,使读者感受到邱园里色彩斑斓的画面。 1、小大由之的美感 在《邱园记事》中,伍尔芙反复指明花坛花丛的花瓣色彩是红蓝黄三种基色,而花瓣上的斑点则是“五颜六色,显眼极了”,于是,读者必然要设身处地地去遐想:是大朵的三色基调的“花瓣 ”美呢 ,还是不可名状的 “ 五颜六色 ” 的 “ 显眼极了”的微小“斑点”更美呢? 很明显,斑点美就是微尘美的放大, 就是人的印象中诸多美的元素的起点。 仍是为了强调斑点美, 作家又让读者去注意只有三种基色的花瓣,迎风一动,“光彩便交叉四射,底下褐色的泥土每一寸都会沾上一个水汪汪的杂色的斑点。 ”这里的“杂色的斑点”很显然是三种基色花瓣“交叉四射”的结果,它们虽然是泥土沾上的斑点,可比花瓣叶子上的斑点,难道不是更美吗? 2、静动相宜的美感 在《邱园记事》的头两句话中,描写了花坛花丛中的花枝、花叶、花瓣、花盘、花柱以及花下的泥土,这些静态物质的美,主要来自它们的动态。它们是rose(伸展)spreading(簇拥),unfurling (冒出 ),marked (显眼 ),raised (凸显 ), e-merged ( 伸起 ), rough ( 乱沾着 ), voluminous ( 张开 ),stirred (掀动),moved,(吹动 ),passed one over the other(交叉四射), staining(沾上)的。 3、深浅映衬的美感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文本中最先写到的斑点美,是为了深化后面的光亮美。 后面写到花彩色的闪光落在褐色泥土上、灰白色的鹅卵石上、蜗牛棕色的螺旋形的壳上。 水珠被光线照射,幻化成彩色的水光之墙,再向上折射到叶脉和叶片上。 透过大片的绿色,反射到广阔的空间,一幅光、色、形交织的夏日景色便跃然纸上。 这里是在逐步展开映衬美。 其实,这种映衬变化在读者心里还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它在读者心智上能产生触目皆是,交互作用的整体美。 人物对话与主题的关系 (前景化的角度) 第二对人物是一个青年和一位疯疯癫癫的老人。在这两个人的对话中,绝大多数时间是老人在自言自语。老人的行为和话语看似疯疯癫癫,反复无常,但却反映了老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孤独。对于这一主题思想的体现,作者正是运用了前景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