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明智莫如读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事如棋,明智莫如读史.doc

世事如棋,明智莫如读史   读史让人明智,首先就是可以有勇气反思下原来的一些定见。所谓流氓,可能他却是站在了历史进步的一边;而在所谓正派阵营之中,有些人的有些做派,未必就比他们鄙视的流氓高明多少。 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个?   这个问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历的人的回答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以前喜欢项羽多一点,这还不仅仅是因为对失败的英雄的同情心,以及类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文学描写的感染,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对于刘邦做过的那些事情,比如打了败仗逃跑时把子女都推下车不管,实在难以接受。   本来嘛,偏好这个东西,不大可能统一。但当后来发现,项羽和刘邦的对比,简约成了贵族和流氓、英雄和混混、正派和权谋的较量,前者总是失败,后者总是胜利,我就感觉到有问题了。还有更进一步的,认为就是这样的事情多了,中国人的国民性变了,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人的眼睛里再没有了诚实和清澈,出现的全是狡黠的目光”云云。   这样的说法,真的让人坐不住了。历史真的是如此吗?我们的历史文化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真正有利于今天的人们呢?清华大学历史系张国刚教授的新书《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对回答这些问题也许会带来一点启迪。   重新认识我们所认定的“历史”   再回到刘邦和项羽的对比这个话题。   刘邦是有很流氓的一面,但有些所谓流氓的事迹,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比如很典型的一件事是,有次两军对垒,项羽抓到了刘邦的老爹,威胁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则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似乎是刘邦耍流氓的一个证据,但仔细想想,那种情况下,刘邦还有别的选择吗?况且刘邦说的话,前半段还是很在理的,正是这句话救了他老爹一命。并且,如果说刘邦在耍流氓,那么项羽威胁烹掉别人老爹的做法又好到哪里去呢?   再听听韩信对项羽的评价:“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想象一下那个情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面对有功的部属,把大印放在手里都快把棱角磨掉了,就是不舍得给出去,在这些部属眼里,还有比这更流氓的吗?   老百姓可不是傻子。刘邦带领军队先入关中,规定军队“不得卤掠”,“秦民皆喜”,约法三章,秦民唯恐沛公不王关中。项羽不高兴了,认为秦军主力都是自己消灭的,刘邦纯粹属于摘桃子,又一个刘邦耍流氓的证据。但正如张国刚教授说的,关中也有秦军的主力,只不过刘邦用的是怀柔的软的一手,仗肯定是越打越潇洒,而项羽坑杀了20万投降的秦军,遇到的肯定是后面秦军的拼死抵抗。项羽晚刘邦一步到咸阳,势所必然。   至于后来项羽火烧咸阳,杀子婴,掠夺金银财宝,更是残暴无比。秦朝皇家图书馆的珍贵书籍,秦始皇没烧,却被项羽一把火烧光了。秦王的墓都给挖了,还好没挖干净着急走了,不然可能我们今天都看不到兵马俑了。   就像这个例子说明的,我想,读史让人明智,首先就是可以有勇气反思下原来的一些定见。   再比如东汉的党锢之祸,党锢士人“大无畏”地向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千载之下,仍让人感佩不已;他们付出的惨重代价,也让人心痛。但如果我们从士人群体和皇帝“身边人”两大集团斗争的角度来看,又不能流于简单的道德情绪的宣泄,而是“可以有深入分析之处的”。   比如引发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名士张俭(谭嗣同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提到的那位),愤于宦官侯览专权贪渎,用激烈手段抓捕侯览家人,甚至掘开侯览母亲的新坟,没收其家的财产。这很能体现当时士人的施政做派。结党士人言行的激进,或者如吕思勉先生说的矫激,是颇遭人非议的。矫激这个词很形容,所谓“矫”意思就是以之为凭借来挟制他人,只要道德正确,似乎可以把一切做法都合法化。比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的“杀人者死,而诛及全家;大辟有时,而随案即杀;赦自上颁,而杀人赦后”。矫激具有很大的道德感召力和鼓动力,但副作用非常大。张俭逃亡,“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无数人作出了牺牲;党禁解除后,张俭回到乡里,晚年生活优裕,家境富裕,当时就有人很不满:“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这种矫激,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政治斗争的水平。汉灵帝即位时,太后之父窦武为大将军辅政,与士人领袖、太尉陈蕃关系非常铁,并都有剪除宦官的想法,结成牢固同盟。本来条件是非常有利的,窦武找到太后,说了一番为什么要解决宦官专权的道理,最后是这样说的:对黄门、常侍等等,要“宜悉诛废,以清朝廷”。这直接逼急了当时担任太后住处长乐宫保卫工作、本非斗争主要对象的朱?r:“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一场血腥的政变下来,局势彻底反转。   所以,今天再回头看党锢之祸,我们不仅要充分肯定士人为守节而不避触祸的气概,也要看到其“机失谋乖”的一面,更要如张国刚教授说的要看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