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共3791字).docVIP

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共3791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共3791字)

浅析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叙事方式(共3791字) 鲁迅作品的价值就是在绝望中指引道路,给人以前进的方向:绝望之中又存着希望。揭示国民本质后,他认识到,健康的灵魂与精神远比健壮体魄要重要的多。他寻找健康的灵魂,并在儿童身上发现了希望,这正是他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找到的平衡点。这种希望通过儿童的眼睛得以表现。当他将眼光投射到儿童身上时,写出的作品将绝望统统抛弃,流露出的是清新愉悦的希望之感。《呐喊自序》中,鲁迅说道:“……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1]5鲁迅愿意相信希望的存在并将希望寄予将来。在《社戏》中,童年社戏的精彩不在于社戏本身,而在于他用童年视角营造出的整体氛围。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不论行辈,也不会想出“犯上”这几个字来。而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鲁迅希望的源头。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犯上”和“吃人”,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在聪明双喜的带领下,几个孩子出发去看社戏。鲁迅并没有留恋社戏,倒是那夜的罗汉豆再也没有遇见过。和蔼的六一公公被偷吃了豆,反而笑意盈盈地请别人再吃。小说人物刻画的笔墨并不多,但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就是鲁迅用儿童视角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身上有着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社戏》借儿童的眼睛描写了儿童本身的生命,将生命活力与张扬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给人以绝望的印象尤为深刻,但他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就在于在绝望之中还有希望的火苗,鼓励人们冲出铁屋。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时,鲁迅摆脱了绝望情绪,将儿童的生命表现的色彩斑斓的同时也揭示了自己的希望源泉。 读鲁迅作品会发现,如果要给故事的发生描绘一个天气背景,雪花纷飞和云层厚重一定必不可少。如,《在酒楼上》的开篇,天气是“深冬雪后,风景凄清”[1]151,《孤独者》的结尾,“我的心就轻松起来,坦然地走在潮湿的湿路上走,月光底下”[1]227,《祝福》中“灰白色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生亮光”“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1]132,故事营造的环境都是阴冷的。外在的阴冷来自内心的阴冷感,是内在心绪的外显。这与鲁迅的童年经验有很大关系。鲁迅的童年后半部是苦涩的,由此产生的寒冷感是鲁迅创作时最主要的心绪与情感。童年经验的阴冷感是鲁迅产生绝望情绪的根本,也是他将希望放于孩子身上的根本。他希望改变童年,并以此从根本上摆脱阴冷。所以,当他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时,读者看到的是一份温暖,一片春意盎然。“几乎是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当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1]1,这是鲁迅童年的真实写照。《孤独者》结尾处,在送别魏连殳时,是怎样的冰冷,以至于听到了“愤怒和悲哀”的狼嚎。但鲁迅的视野中不只有阴冷,他对儿童却是充满了期待,想为儿童营造温馨的童年。所以,在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时,原本阴冷的文字便变得温暖如春。新年到了,长妈妈在大年初一听到鲁迅的祝福时,变得十分欢喜,将福橘塞到口中;长妈妈为鲁迅找到了一本《山海经》,鲁迅爱不释手。长妈妈或许愚昧粗俗,但她营造的童年却是温暖的。叫天子,云雀,何首乌,百草园的童年趣味盎然。这里,鲁迅由阴冷变得温暖,温暖的心境,温暖的笔触,如潺潺流水,将对童年的回忆和期许送入读者心中。阴冷与温暖是一对反义词,却在鲁迅作品中并存。鲁迅对儿童的喜爱与希望,使他不愿将阴冷注入到孩子的童年中。人们常注意到他的阴冷却忽视他的温暖。温暖是童年的必要条件。鲁迅作品因为有了儿童视角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鲁迅的一个新视角,感受到他的温暖。 如果要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一个词概括鲁迅作品,第一选择就是现实,这也是鲁迅作品最明显的特点。他的小说大多源于本人的现实经验,这些经验为故事提供了最初的真实材料。白描的写实风格勾勒出人物和故事或喜或悲,其中现实性不会因时间而定格,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现实的苍白无力和失望落寞激发了理想的产生———使现实与理想的对立存在。鲁迅的作品也有理想的种子,儿童则是其理想的代言者。通过对儿童生命和儿童视角的叙述,肯定了儿童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挚爱,这是表层现象。在更深层次上,本真的儿童视角与儿童生命是鲁迅向往的一种境界,一种理想。在《故乡》中,鲁迅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引起“啊!这不是我儿时多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1]58的感叹。他化身儿童,脑海中重现少年闰土月夜抓猹的身姿,回忆起小时候和闰土一起雪地抓鸟抓猹的情景,这时的他与闰土是和谐的。但闰土的一声“老爷”,使二人立时产生了隔膜,童年的玩耍嬉戏的回忆被现实的等级观念击成碎片。故事却没有就此结束,鲁迅又将眼光放到下一代水生和宏儿身上。宏儿说:“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1]66,这里的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