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膜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doc
从膜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摘 要】 从膜原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联系入手,通过两者各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联,进一步阐述膜原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治疗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膜原;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痰瘀互结、伏邪蕴积膜原,是其主要病机之一。膜原概念早于《黄帝内经》就有所论述,后经历代医家发挥与完善而成体系,其理论对痹证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RA的特点
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结缔组织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多数患者累及上肢近端指间关节,常导致畸形,同时可造成心、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
2 膜原的特点
膜原概念首见于《内经》,《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灵枢?岁露》曰:“至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膜原又称募原。自膜原概念出现以来,历代医家都对它进行了论述、解释和补充。白锋[1]指出,膜原一为“三焦”的辅助装置,参与人体体液循环与气化功能;二为机体防御病邪之藩篱,认为膜原跟淋巴器官与网状内皮系统相接近。苏云放[2]认为,膜原是邪气侵入人体时,所经过的体内所有间隙内的功能层和特定结构,如一个网状通透性屏藩,为三焦通行元气。
3 膜原与RA的联系
3.1 从病位上 痹证的发病部位如《灵枢?周痹》所言:“内不在脏,外未发于表,亦为半表半里之地。”RA病变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外不在表,内不在脏,亦属“半表半里”之地,与膜原部位之“非表非里”相合,此其一也。《诸病源候论》云:“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提示痹证邪伏于分肉、肉骨之间,亦为经筋膜原之所,正如《灵枢?周痹》言:“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为其二。陆柳丹等[3]认为,膜原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肌肉附着处、韧带、滑囊、滑膜、关节面、心包膜、心脏瓣膜、肺间质等解剖位置,这些均为RA的病变累及部位,此其三也。
3.1.1 免疫系统 聂红明[4]指出,膜原相当于人体中的免疫屏障系统。高嘉骏等[5]认为,膜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膜原是表里气机通行的中心位置,是疾病发展至某一阶段的部位所在,其所提出的狭义膜原概念正类似免疫反应的场所。RA属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
3.1.2 筋膜、经筋 筋膜是指人体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吴金鹏[6]指出,中医经筋、膜原皆属一个由筋膜组织构成的独立的功能系统。胡荣昕[7]认为,广义膜原指筋膜所分布之处。RA以疼痛为主症,其病变部位多累及筋膜、经筋(滑膜炎),因免疫紊乱导致局部炎症反应而发疼痛。
3.1.3 结缔组织 聂红明[8]认为,膜原即解剖学中关节膜(包括滑膜)、腹膜、胸膜、大小网膜、肠系膜、淋巴系统等结缔组织。张京安等[9]也同意膜原即是体内固有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邵学
鸿[10]从膜原的部位、形态、分布范围,及其与肠胃的关系相吻合的角度入手,认为膜原是腹腔内的结缔组织,而RA亦属结缔组织病。
3.1.4 周身空隙之处 高嘉骏等[11]指出,广义膜原是人体内相互联系的一个膜状组织系统,该系统广泛分布于脏腑、分肉、躯体、胸腹、腠理之间,与其空隙之处。江顺奎[12]认为,膜原涵盖了膈间、肠胃、脏腑脂膜之夹层,皮肉之间及皮里膜外之空隙处,而RA亦常累及心包膜、心脏瓣膜、肺间质等机体空隙之处。
3.2 从病因病机上
3.2.1 伏邪发病 “伏邪”的概念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灵枢?五变》亦云:“百疾之始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停留。”是言其外感风、雨、寒、暑之气,停留于体内,待时而发的病机特点。邪伏膜原之说首见于吴又可《温疫论》,曰:“邪自口鼻而入,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所谓横连募原是也。”同时亦云:“此邪不在表,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说明了膜原伏邪发病的病理基础。
而《内经》中对于痹证的病机阐述,也包含了伏邪发病,如《灵枢?贼风》载:“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RA亦属中医“痹”之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介绍.ppt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3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二).docx VIP
- 小学生3500个常用汉字归类(带拼音).pdf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2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一).docx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1课 五彩缤纷的世界:绘画之美(二).docx VIP
- Dahua大华以太网交换机(桌面式管理型)_WEB使用说明书_V1.0.0.pdf
- 党校中级考试资料.doc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智能体@AEI:Agentic Al,开启企业融合智简运维新范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