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粉的不只是明星,也是自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们粉的不只是明星,也是自己.doc

他们粉的不只是明星,也是自己   丫丫终于忍不了经纪公司对艺人的规划了,她在微博上写下四个字:“请专业点”。这四个字,像一个暗号,把同类聚在一起。这条微博,最终获得了几千条转发。      “不用写太多,懂的人自然懂”,丫丫说。关注她微博的,大都是这个艺人的粉丝,自然懂她说的是什么。   丫丫今年30岁了,在韩粉圈里非常活跃。她从90年代末期开始接触“韩流”,堪称中国第一代“韩粉”,也始终身处“哈韩”一线,H.O.T、神话、东方神起、Super Junior、BIGBANG、EXO……各个时代的韩国男团她几乎都追过。深受韩国流行文化影响的她,在大学里辅修了韩语专业,毕业后也选择从事了相关的文化传媒工作。   看到TFBOYS粉丝为偶像所做的花样繁多的生日应援报道后,丫丫不以为意地说,“这些其实并不新鲜了,像我们这些追韩星的人早就开始做这些应援了。”   变化的,是应援背后的东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的粉丝,已经和以往大为不同。他们所追求的,早已不局限于偶像本身。   “人少力量大”   丫丫特别能理解TFBOYS粉丝的那种心情,到现在,她都还记得“五千只千纸鹤”的事情。   丫丫喜欢的第一个韩国偶像是堪称“韩流”始祖的H.O.T。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韩国的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内地。韩国歌手和组合,对还不发达的内地娱乐工业产生巨大冲击。一批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极高的中小学生成为了最早的“哈韩族”,他们开始模仿韩国偶像的服饰发型,佩戴印有H.O.T照片的胸牌等。   彼时,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是粉丝获知偶像信息最重要的渠道。“那时候追星就是买杂志,像《当代歌坛》、《COOL轻音乐》(现已改名为《COOL当代歌坛》)等。”在丫丫的记忆中,早在近20年前的“H.O.T时代”,粉丝们就已经互相联络,组成类似于今天粉丝站的组织。“当时主要靠写信、打电话来联系,搞一些简单的应援活动。万人大签名、电台点歌、折千纸鹤什么的。”丫丫曾经和三个同校女生折了五千只千纸鹤,每个千纸鹤上都写着“H.O.T我爱你”。这个工作,足足花了她们一个月的时间。   与现在动辄“海陆空联动”的应援活动相比,当年的追星方式显得有些“寒酸”,但H.O.T将韩流吹进中国,培养了第一代“韩粉”,也把“韩式应援”带进内地。此后东方神起、Super Junior、BIGBANG等偶像组合及多部韩剧相继走红,韩星们还发行中文歌曲,到中国开演唱会、粉丝见面会,拍摄影视剧、综艺节目等,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粉丝得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与偶像相关的讯息,大量模仿韩国粉丝的追星模式也更加流行。粉丝们建立粉丝站、制作应援物、统一应援口号、集资为偶像购买礼物等,而这些活动如今几乎成为中国粉丝追星的主流模式。   虽然韩粉追星的活跃度很高,但人群基数并不太大。以BIGBANG组合队长权志龙为例,近年来他在中国的歌曲传播和话题讨论度都是最高的,而且还拥有韩红、Angelababy等众多明星粉丝,可以算是在内地最火的韩国顶级偶像,但其微博粉丝数也仅为一千四百多万,为何炅、谢娜等明星粉丝数的六分之一左右。   “我们的阵仗没有他们(TFBOYS粉丝)那么大就是了,他们应该是现在中国最能干的粉丝了,韩粉也比不了。”丫丫说。韩粉的特点是“人少力量大”,“和整个粉丝圈相比,韩粉圈是一个小圈子,只是我们的追星模式是中国以前没有的,而且大家年龄普遍偏小,很容易被煽动,也很热情,比较活跃。”   最近几年,中国本土的小鲜肉开始崛起,以前的韩粉也开始分流。很多以前“哈韩”的人开始追TFBOYS、鹿晗、吴亦凡等人。“我个人觉得现在韩流已经不是大势了,哈韩的人的确不算特别多了。”丫丫说。但同时,这些粉丝也把之前从韩国学来的应援模式,扩散开去。      “一个人可以爱另一个不相干的人爱到那种程度”   刘可现在已经不追星了,谁也不粉了。大学毕业后,她就结婚,成了全职太太,一心扑在家庭上。但是2005年,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走上街头的那段经历,却不那么容易忘记。   “玉米无处不在,小宇无可替代!请大家支持08号超级女声李宇春!”2005年8月20日,《超级女声》五进三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几十位“玉米”(李宇春粉丝),相互在背上贴起李宇春的照片。他们大多二十几岁,但组织严密,随后,这些人手持横幅、海报,在成都的太升南路上,开始齐声呼喊口号。   刘可当时就在队伍里。“我们组织活动主要是通过百度贴吧和QQ群。当时贴吧上有许多同城拉票活动通告,写着时间、地点以及联络人的联系方式,想参加的,直接打电话过去说一声,就可以了。”   如果说韩粉的流程化追星还仅限于圈子内部,能让普通电视观众用付费投票方式来“追星”的《超级女声》,则变成真正的全民狂欢。2005年8月26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