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pdfVIP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pdf

复旦教育论坛 2009年第7卷第5期 Fudan Education F0rum 2009.Vo1.7.No.5 ·专 题·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 — — _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① 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了跨文化高等教育测量的重要性,并对所完成的“全关大学生 学习投入性调查”(NSSE)的汉化工作进行 了介绍。研究显示,经过文化适应后的 NSSE调查工具(NSSE— China)信度、效度良好。这为理解中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差异提供了有益视角和比较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NSSE);文化适应;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526.5,G6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09)05—0012—07 Higher Education M easure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 — The Development of NSSE—China:Cultural adaptation,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LUO ran,Heidi Ross,CEN Yu—hao (Institute of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l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NSSE -China。a cross—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 measurement together with its cultural adaptation,reliability and validity.The paper algo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measure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NSSE—China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aris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Key words:NSSE;Cultural adaptation;Reliability;Validity 一 、背景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曾经一分为二的全球意识形 态和物质世界在 自由主义旗帜和无缝市场的号召下 开始弥合与统一。全球化,这个在学术界备受争议的 话题,在坚实的技术体系的支撑下走向了现实,并从 物质生产和市场领域推进到文化和价值层面。与此密 不可分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未能幸免。 高等教育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变 革,逼面而来。如果说,美、英、法、德四国携其殖民历 史之余威,成为境外学生的“成熟”目的地国家,一直 占据着高等教育贸易的核心地位;那么,澳大利亚则 因为与前者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千丝万缕联系以及明 确战略 目标的确立 ,紧随而上成为新的竞争者。相比 较而言,前苏联的高等教育虽不乏强项,但受累于政 · l2 · 治的动荡,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从曾经的三甲地位滑出 了核心竞争圈;至于13本,客观地说由于其高等教育 体系一直以来的封闭性特征,错失先机。Ⅲ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体制转变之 后,携其广袤市场之便,对上述格局发出了冲锋号角。 在全国教育发展纲要的征询意见稿中,成为亚洲最大 的留学生目的地国被清晰地写进了我国未来教育发 展的目标。而纵观我国政府为此而采取的策略,主要 有以下方面:1)在组织层面 ,建设旗舰大学;2)在课程 层面,建立英语授课或双语授课体系;3)在人员交流 层面,建立完备的国家奖学金体系;4)在质量保障层 面,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高 等教育的竞争力。 如果说 1978年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的变革 ,主要 还是集中在体制层面,取得的成效也主要是量上的放 复旦教育论垤 2009年第7卷第5期 Fudan Education F0rum 2009.Vo1.7.No.5 大;那么进入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开始进入了 技术层面,或者更准确地说进入了质的提升阶段。正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在中国受到前所未 有的关注,无论是组织评价、学科评价、课程评价无不 出现强劲需求。然而,有效的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对 教育属性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即教育测量;如果缺乏 对教育属性的客观描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