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书法鉴赏
钟繇(151-230)
字元常,颖川(今河南长葛)人。汉末举孝廉,先后任尚书郎、阳陵县令、黄门侍郎。魏明帝时,被封为陵侯,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三国曹魏时期的书法家,因为他的书艺,后世人们习惯将其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与汉末时期的“草圣”张芝并称“钟张”。
“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 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唐代虞世南在《书旨述》中讲:“钟太傅师资德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妍。(刘德升、曹喜、蔡邕都是东汉时人)
《宣示表》
演示
《荐季直表》
内容大致是钟繇向魏文帝曹丕推荐有关内侯季直的事情。
“质实”:用笔浑厚 ;空灵”:点画间如同草书一样的笔意、笔势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他在书法上的重要贡献,在于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传统楷书摆脱隶书的影响,革新和发展行草书,使后世楷行草诸体都有可效法的模范,因此被后人称为“书圣”。
唐太宗特别喜爱王字,大加褒奖,王羲之声名大显。
王羲之书法进一步脱去隶意,字态、字势的改变是最直观的变化。用笔不避露锋,收笔回锋。书风秀逸。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书体是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名气最大。
萧翼赚兰亭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禊(fú)(xì)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酒后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第二日复书,再不得其神。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最喜王羲之法书,虽收集甚富,唯为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常令人明察暗访之。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尚书仆射房páng玄龄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 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山阴永欣寺。他选择太阳快落山进寺,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快哉!”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心生疑窦,酒后赋诗,以探虚实。诗云: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才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羡慕萧翼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有一次,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辩才怕萧翼不相信,连忙将藏在屋梁槛内的兰亭帖拿下来给萧翼观看。看后,萧翼故意说是假的,于是引起二人争论不休。
辩才自从将兰亭帖给萧翼看后,就不再藏在屋梁上了。把它和萧翼带来的御府二王杂帖一起放在书桌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来到了方丈室,他请小和尚打开门,谎称自己将书帖遗忘在床上了。小和尚见是经常出没在大师房的萧翼,没加思索就开了门。萧翼将兰亭帖和和御府二王杂帖放进衣袋内,转身就走了。
萧翼得到了兰亭帖,便来到了永安驿,告诉驿长,亮明是本朝御史,有皇上的御旨,请驿长急告都督。都督接到传信,急忙前来拜见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