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 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 张新明 中南大学 2012.1-2016.8 依托部门: 湖南省科技厅 教育部 3.2 主要研究内容 复杂环境下铝合金耐损伤、抗腐蚀多相微结构的适配模式与调控机理Al-Zn-Mg-Cu系合金析出转变动力学—成分关系,确立淬火温区稳定、时效温区析出成分区域。 研究高强铝合金淬透性和析出强韧化与成分的关系,设计高淬透高强高韧的新型铝合金成分。 研究过渡族和稀土元素影响共格相界向非共格相界转变的规律及机理、新型弥散相影响再结晶的规律及机理。 研究淬火界面形核析出规律、多相界面协同调控淬透性与强韧性的作用,确立高淬透高强高韧的多相适配微结构模式。 超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成分与组织模式设计 研究Al-Zn-Mg-Cu合金高Zn、低Cu、低Mg富铝区主成分对析出第二相及其与基体电位差、极化行为的影响规律,设计新型超强铝合金主成分。 研究过渡族与稀土元素复合添加对Al3Zr晶体结构及热稳定性的作用规律,确立新型多元弥散相合金主与微量元素对耐损伤性能的影响与 研究诱导裂纹偏转的耐损伤织构组态及其形成机理二相第二相高疲劳裂纹扩展阻力的机 研究耐损伤特征第二相及界面结构的适配模式/细观组织性能均匀性,形成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成分与多场协同调控制备理论。发展三类高综合性能铝合金材料制备原理与方法。为此需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重点解决科学问题3(材料组织与性能宏观均匀性的多场调控规律及机理/细观不均匀性及其调控 研究高性能铝合金在半连续大规格铸锭组织、成分的宏观不均匀性及其形成规律,揭示冶金过程的传输(传热、传质、动量传递)非均匀/细观均匀性的方法。 研究高性能铝合金大规格铸锭组织、成分的宏/细观不均匀性对淬透性、强韧性、耐蚀性、耐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大规格铸锭组织、成分遗传影响规律。 研究均匀化热处理对共格弥散相晶内/晶界细观均匀分布的调控作用规律与机理,建立调控方法。 高性能铝合金形变组织的宏/细观不均匀性及其调控 研究非对称内剪切轧制(龙形轧制)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建立龙形轧制稳态剪切变形调控方法。 研究龙形轧制剧烈内剪切变形条件下的晶粒分裂和第二相破碎机制、晶界特性、{111}织构形成机理,形成龙形轧制组织、织构调控原理与方法。 研究龙形轧制对韧性、耐蚀性、抗疲劳、耐损伤性的影响规律,探明龙形轧制应力场、温度场对形变组织与性能宏/细观均匀性的调控作用。 研究大压下量控温轧制形变对基体晶粒形状、不均匀的影响规律机理方法/细观不均匀性及其调控 研究多级固溶对厚截面材料回复/再结晶组织细观不均匀性的调控作用规律与机理,确立调控晶界角度分布的固溶热处理方法, 研究厚截面材料淬火非均匀换热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对组织和性能宏/细观不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与机理,确立淬火过程中快速均匀冷却调控原理与方法。 研究厚截面材料淬火非均匀温度场与第二相析出动力学效应对多相组织宏/细观不均匀性的耦合影响规律与机理,研究界面传热对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保证不同厚度材料淬透与残余应力最小的调控方法; 预变形(拉伸、压缩)对消减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建立调控方法。 研究厚截面材料多级积分时效非均匀温度场与高温回归动力学效应对多相组织宏/细观不均匀性的耦合影响规律与机理,确立多相适配微结构宏/细观均匀性的调控原理与方法。 二、预期目标 4.1 总体目标 宏/形成高性能铝合金的研究队伍与基地4.2 五年预期目标创新发展宏/组织性能均匀的优异特征性能铝合金成分设计与制备理论,发展铝合金铝合金宏/均匀性方法,制备航空重大工程急需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国家航空制造产业对高性能铝合金的重大需求。 发展基于基体、第二相及晶界结构差与电位差的耐蚀多相适配微结构模式设计理论和方法。 发展基于多尺度第二相、相界与位错交互作用的耐损伤多相适配微结构模式设计理论和方法。 发展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组织与性能宏/细观均匀性的成分与多场协同调控理论和方法。 2)技术目标 形成高强高韧高淬透性新型铝合金原型,形成强耐新型铝合金原。 形成中强耐损伤新型铝合金原型。 3)论文专著、专利与获奖发表论文200篇,其中SCI、EI源刊物150篇,专著2~3本,申报专利20~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 培养出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支队伍,高性能铝材创新基地,提升我国高性能铝材研发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方案 5.1 学术思路淬透耐蚀损伤多元过饱和固溶体第二相固溶体高淬透性、高韧耐蚀、高耐损伤的多相微结构,性能的多相适配微结构模式性能宏/宏/均匀性突破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制备瓶颈5.2 技术途径本项目技术途径,引入特定微量元素,形成饱和固溶体第二相高性能铝合金途径。高强高韧高淬透性铝合金我们研究发现,合金高Zn或低Mg或低Cu的主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