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犯罪的主观方面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从目的与行为的关系来看: (1)断绝的结果犯——只要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可以实现的目的; (2)短缩的二行为犯——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后,还需要行为人或第三者实施其他行为才能实现的目的。 具体说来,“完整”的犯罪行为原本由两个行为组成,但刑法规定,只要行为人以实施第二个行为为目的实施了第一个行为(实行行为),就以犯罪(既遂)论处,而不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第二个行为;与此同时,如果行为人不以实施第二个行为为目的,即使客观上实施了第一个行为,也不成立犯罪(或者仅成立其他犯罪)。 (三)犯罪目的的存在范围: 1、直接故意 2、间接故意 (四)犯罪目的的机能: 1、在部分犯罪中区分罪与非罪的机能; 2、在部分犯罪中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机能。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 ——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其作用在于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的意义。 (二)产生犯罪动机的条件: 1、行为人内在的需要和愿望; 2、外界的诱因与刺激。 (三)犯罪动机的存在范围: 哪些犯罪存在动机,取决于对动机的认识。犯罪动机只是事后回答行为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了犯罪行为,则除了疏忽大意的不作为犯罪(忘却犯)以外,其他犯罪都有动机。因为不管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忘却犯除外),行为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实施行为,相反都会有实施行为的心理动因;这些动因也能说明行为人非难可能性的大小。 (四)犯罪动机的机能: 1、特定的动机是部分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2、动机内容影响量刑。 四、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和区别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 ——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 二、法律认识错误: (一)法律认识错误的概念: ——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 (二)法律认识错误的情形: 1、假想的犯罪; 2、假想的不犯罪; 3、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误解。 (一)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1、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的概念: 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2、分析工具的选择: (1)具体的符合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 (2)法定的符合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 3、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 (1)对象错误——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处于同一犯罪构成内,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 (2)打击错误——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 (3)因果关系的错误——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 ① 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 ② 事前的故意(结果的推迟发生)——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的情况; ③ 结果的提前发生(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 (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1、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概念: ——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或者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所发生的事实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构成。 2、分析工具的选择: (1)抽象的符合说——在行为人所认识的构成要件事实与现实发生的构成要件事实相一致的限度内,承认故意犯的既遂; (2)法定的符合说——不同犯罪构成之间的错误原则上阻却故意的成立或者仅成立故意犯罪的未遂。 3、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 (1)对象错误——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 (2)打击错误——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超出了同一犯罪构成。 4、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类型: (1)主观方面轻而客观方面重,即行为人本欲犯轻罪,客观上却是重罪的犯罪事实; (2)主观方面重而客观方面轻,即行为人本欲犯重罪,客观上却是轻罪的犯罪事实; 1999年3月间,李甲为牟利携带金属锂从原籍至上海市后,伙同李乙、金丙共谋寻找买主。后通过林某介绍认识了买主金某,并向金某称此锂可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