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公路交叉设计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平面交叉:相交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 立体交叉:相交公路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 一、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冲突点: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大于45o),两车可能发生碰撞,这些地点称冲突点 。 合流点: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45o),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合流点。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的冲突点和合流点的分布如图8-1所示。图中, “.”为冲突点,“。”为合流点。 第一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分析图8-1后可知: 1、交叉口危险点的多少,视交叉口相交路线的数量和型式而异,且随相交路线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二、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 1、建立交通管制 (时间上) 2、采用渠化交通 3、创建立体交叉 (空间上)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一)基本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二)设计任务 1、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2、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交叉口的视距范围。 3、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 4、处理好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5、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 。 6、合理布设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通道等。 二、平面交叉口的技术要求 1、公路与公路交叉,除高速公路全部采用立体交叉外,一级公路可少量采用平面交叉,二级以下公路尽量采用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3、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坡宜平缓。 4、一、二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转弯车道、变速车道、交通岛和加铺平缓的转角。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5、平面交叉的型式应根据各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并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和投资等因素来选定。 6、各平面交叉口之间的间距应尽量地大,以便提高通行能力和保证安 全。 7、平面交叉的设计,应以左转弯、右转弯和直行等不同方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为基本依据。 8、远期拟建成立体交叉的平面交叉口,近期设计应将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做出总体设计,以便将来改建。 9、平面交叉的交通管制分为主路优先、无优先交叉、信号交叉三种方式。 10、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相交公路的相应等级的设计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速度一致。当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直行交通的设计速度可降低,但不应低于路段的70%。 三、平面交叉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按构造组成分为渠化交叉和非渠化交叉;按几何形状分为T形、十字形和环形交叉。 四、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1、搜集原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交通性质、交通组成、交通流向等资料和远景规划。 2、根据地形和其它自然条件以及掌握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拟定交叉形式。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3、选定交叉位置和确定交叉点,使各相交路线在平、纵、横方面都有较好的衔接。通常交叉点设在原有公路的中心线上或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测量交叉角、中线、纵断面和横断面。 5、当地形和交叉口较复杂时,为更合理地选定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并便于排水,应详测地形图,以便作平面交叉竖向设计,其比例尺采用1:500~1:1000。 (二)设计要点 1、平面线形 1)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应正交或接近正交,且平面线形宜为直线或大半径曲线,尽量避免采用需设超高的曲线半径。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2)新建公路与等级较低的既有公路斜交时,应对次要公路在交叉前后一定范围内作局部改线,使交叉的交角不小于70°。 2、纵面线形 1)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应尽量平缓。纵面线形应大于最小停车视距要求。 2)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 ~ 3%的范围内;次要公路上紧接交叉的部分引道以0.5~2.0%的上坡通往交叉,而且此坡段至主要公路的路缘至少25m,如图8—2所示。 3)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是超高曲线的情况下,次要公路的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的横坡。 第二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3、视距 1)引道视距 每条岔道和转弯车道上都应提供与行驶速度相适应的引道视距,如图8—3所示。 2)通视三角区 两相交岔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如图8—4所示。 4、立面设计 平面交叉处两相交公路共有部分的立面形式及其引道横坡,应根据两相交公路的相对功能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