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送别诗)用.pptVIP

2013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送别诗)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送别诗)用

1、借景言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都门外 落日余晖、流水风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形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想象、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问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后两句运用联想,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宁的幻象,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3、衬托(乐景衬哀情)、烘托 4、比喻: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巩固检测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作者是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牵挂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乐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唱歌送别 二、时空类意象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傍晚”等时间意象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月夜”等时间意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春”、“秋”等时间意象 ??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