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楚小玉
?
一、复合树脂直接粘接技术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又称粘结)牙体修复技术,是指口腔科临床使用复合树脂材料、通过粘接结合的方式修复牙体缺损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龋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
二、树脂粘接机理
(一)牙釉质的结构
牙釉质天然表面是光滑的,表层下的釉质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釉柱组成。成熟牙釉质的矿化程度很高,无机成分的质量约占 95% ,体积约占 86% 。无论釉质的深度和位置,组成与结构基本都相同。牙釉质的高矿化低水分特征有利于粘接剂的渗入 , 釉质的粘接相对容易。
(二)牙本质的结构
牙本质的组成结构与釉质明显不同 , 牙本质富含水分和有机物。水分的体积比达到约 20% ,有机物的体积约占 30% ,这两者之和与无机物的体积大致都是 50% 。牙本质里边有无数个牙本质小管,从牙髓放散状伸出,贯穿到整个牙本质,使牙本质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由于牙髓持续的压力不断向牙本质的表面渗出,使牙本质内部形成湿润的环境。这种高湿的环境不利于粘接,因水能通过水解作用有效竞争硬组织位上的所有粘接位点。因此对于牙本质的粘接要比釉质粘接困难得多。综上所述,牙釉质粘接较容易,牙本质较困难。
三、牙釉质粘接
(一)牙釉质粘接机制
Buonocore 于 1955 年提出牙釉质粘接,利用酸蚀在牙釉质表层产生了 5 ~ 50μm 深的 微孔 层,在牙釉质表面形成蜂窝状结构。低黏度的粘接剂渗入到蜂窝结构中,聚合形成 树脂突 。树脂突与脱矿釉质形成互相交错存在的混合层,又称树脂化釉质层,从而达到机械锁合性粘接,获得 微机械固位, 粘接强度可达 20MPa 以上。
(二)牙釉质粘接剂
牙釉质粘接剂一般是由酸蚀剂和粘接树脂组成的。常用的酸蚀剂大多是 15% ~ 40% 的正磷酸;粘接树脂大多是不含或含少量填料的低粘度树脂。
四、牙本质粘接机制及其发展
(一)第一代
1956 年, Buonocore 受到釉质粘接的启发,酸蚀牙本质,得到微机械固位力,但是粘接强度很低( 2 ~ 3MPa ), 最终以失败告终 。
(二)第二代
1978 年,继而转向研究牙本质化学粘接,代表产品是日本的 Clearfil F 牙本质粘接剂。利用粘合剂与牙本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粘接。但结合发生在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而非牙本质本身,所以粘接强度仍很低( 5 ~ 6MPa ), 最终以失败告终 。
(三)第三代
日本学者提出了 牙本质酸蚀技术 :酸蚀去除牙本质表层 0.5 ~ 5.0 μ m 的玷污层,打开牙本质小管,使管间及管周牙本质脱矿,形成胶原纤维网状结构,使粘接树脂进入牙本质小管及胶原纤维网的微孔中,形成微机械固位。粘接强度 15 ~ 20MPa 。第三代牙本质粘接剂构成:牙釉质酸蚀剂( 15% ~ 40% 正磷酸)、牙本质处理剂(弱酸或 EDTA )、预处理剂( primer )、粘接树脂。
(四)第四代
与第三代区别之处在于 用一种酸蚀剂同时完成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酸蚀(全酸蚀,湿粘接) ,其他步骤与第三代牙本质粘接剂相同。粘接强度平均达到 17 ~ 25MPa 。第四代牙本质粘接剂,首次提出除用于树脂材料的粘接外,还可以用于铸造金属、瓷修复体和银汞合金。但这方面的数据多为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临床研究很少。
(五)第五代
第五代粘接剂减少了第四代牙本质粘接剂的操作步骤。酸蚀剂不变( 30% 以上高浓度磷酸酸蚀剂),将预处理剂( primer )和粘接树脂结合成一种溶液,粘接机理仍是全酸蚀湿粘接技术。除了用于树脂材料的粘接外,还可以用于铸造金属、瓷修复体和银汞合金。粘接强度平均达到 20 ~ 25MPa 。
(六)第六代
自酸蚀粘接技术,弱酸酸蚀,溶解玷污层,溶解后的玷污层与牙本质胶原纤维和粘接剂的树脂单体混合,共同形成混合层,使玷污层成为混合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不会增加混合层下方牙本质的渗透性,降低患牙术后敏感症状的发生率。粘接强度平均达到 18 ~ 25MPa 。
(七)第七代
自酸蚀粘接技术,将弱酸酸蚀剂、预处理剂( primer )和粘接树脂结合成一种溶液,临床操作非常简便,粘接强度平均达到 18 ~ 25MPa 。
五、相关概念
(一)全酸蚀
使用磷酸酸蚀牙本质后,玷污层被去除,牙本质表面脱矿后无机成分消失,胶原纤维暴露。粘接剂渗入胶原纤维层后硬化,形成树脂浸润层,产生强大的粘接力。
(二)湿粘接
即潮湿状态下的粘接技术。这是在磷酸酸蚀牙本质后胶原纤维暴露,用水冲洗表面后,若直接干燥就会造成胶原纤维脱水收缩,使粘接剂渗人困难。如果在磷酸酸蚀后用水冲洗表面,然后并不干燥表面,直接涂抹预处理剂( primer )或粘接剂。表面暴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家风大讨论主题班会详解.ppt
- 国内外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详解.ppt
- 多路抢答器设计详解.doc
- 国内虚拟现实教育产业趋势研究详解.pptx
- 家庭美德主题班会详解.ppt
- 国庆节的由来详解.ppt
- 多媒体课件制作_素材详解.ppt
- 家乡交通的变迁详解.ppt
- 国外特殊扣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详解.doc
- 多面词人贺铸详解.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