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3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本课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导入,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注意和思考。单质硫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硫的氧化物先介绍二氧化硫再介绍三氧化硫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对比学习,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表现为还原性,漂白性采用播放视频辅助讲解,归纳出三种不同漂白原理氧化型、加合型、吸附型,并采用表格对比讲解。最后学习三氧化硫物理性质和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硫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采用火山口等的硫磺图片加深印象。本课内容较多,设计的习题精而炼,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最后采用绘制转换关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1、了解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硫单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3、了解三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为什么要选择SO2等作为首要污染物?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部分)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俗称硫黄)
1.存在形式
A、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硫铁矿(FeS2)
黄铜矿(CuFeS2)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物:
硫酸盐:
C、石油、煤、天然气中含硫元素
B、化合态
单
质
硫
2.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硫黄
黄色
固体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试管内附着硫应该怎样洗涤?
根据S的化合价推测硫单质具有什么性质?
S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S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0,+4,+6,
单质S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
+1
注意:硫的氧化性较弱在与变价金属(Fe、Cu)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3. 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空气中: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
4 .用途:
黑火药、制硫酸
(二)、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
气体
密度比
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
有刺激
性气味
有毒
较低(易液化)
如何收集?
尾气如何处理?
请从物质的分类的角度推测它可能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A)、与H2O的反应:
【实验4-7】观察并思考
1、 实验中原盛有SO2 气体的试管水位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用PH试纸检验试管内水溶液酸碱性。
----试管内水位上升;说明SO2易溶水
----试纸变红色溶液呈酸性
(可逆号)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正反应和逆反应均不彻底,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特点
(A)与H2O的反应:
亚硫酸是二元中强酸,不稳定 (酸性大于醋酸、碳酸)
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反应条件不同,
不是可逆反应。
H2 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
(B)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亚硫酸钠)
(亚硫酸钙)
+4
+4
石灰法脱硫
(C) 与碱反应:
处理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某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
不一定
食品化妆品
两种不同颜色的银耳,哪种更好?
——SO2
(2)、特性——漂白性
【实验4-7】观察并思考
3、向试管中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有什么变化?
——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这是检验SO2的方法之一.
(2)、特性——漂白性
原理:
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质:
化合作用
程度:
暂时性,加热可复原
范围: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注意:PH试纸检测SO2水溶液酸碱性时,试纸变红而并不褪色
试解释为什么长时间放置的报纸和草帽会变黄?
——SO2的漂白性具有暂时性、可逆性
SO2漂白后,加热能复原,Cl2漂白后能复原吗?
Cl2漂白后不能复原
几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的性质比较:
物质
氯水,HClO,Na2O2
SO2
木炭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利用其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稳定的无色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变化)
永久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变化)
暂时性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物理吸附
(物理变化)
暂时性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2 0 +4 +6
还原性
氧化性
加还原剂
如H2S等
加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古诗文选修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登岳阳楼巩固练习选编.ppt
- 15年高三综合练习力学探索.docx
- 15秋《公共关系学》作业4探索.docx
- 15秋《计算机图形学》作业2探索.docx
- 2.4摩擦力055探索.pptx
-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探索.pptx
- 高中语文古诗文选修第六单元游沙湖巩固练习选编.ppt
- 第一节力的基本性质(受力图和受力)P11~P15选编.ppt
- 高等土力学-土的压缩与固结选编.ppt
- 2.4摩擦力教科版必修1探索.ppt
- 聚焦2025年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市场格局与创新模式变革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平台数据加密技术深度解析报告.docx
- 继电保护课件.pptx
- 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025年在线生鲜电商平台社会责任评估报告.docx
- 深度报告:2025年在线医疗平台服务创新模式的市场潜力.docx
- 2025年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风险评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报告.docx
- 2025年汽车行业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技术标准与认证报告.docx
-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生物医药研发阶段风险预警与应急预案制定报告.docx
- 2025年密室逃脱场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