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特征?
发光、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发热、
化学反应
剧烈、
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40℃
240 ℃
无烟煤700 ℃ ~750 ℃
183 ℃
木炭320 ℃ ~370 ℃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说明: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归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
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
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思考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热水
白磷
魔术:
手帕是可燃物,容易着火而燃烧,可酒精烧完了,手帕却安然无恙,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烧不坏的手帕
魔水配方:2体积95%的酒精1体积水混和组成
因为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手绢上的水吸收,水变成水蒸汽带走热量使手绢的温度降低,没达到手绢的着火点。
手帕烧不坏的奥秘
具备一个
条件即可
火
一
火
(即:破坏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灭火的原理
⑴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⑵与空气隔离
⑶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用灯帽盖灭
用锅盖盖灭
嘴吹灭
用水浇灭
关闭阀门
开辟隔离带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隔绝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友情提醒:下列标志可助你化险为夷
? 疏 散 通 道 方 向
灭火设备或报警装置的方向
击碎板面
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由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来灭火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来灭火的。除了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以用来扑灭油、气等 燃烧引起的失火。
常见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 、隔离可燃物
2 、隔绝氧气
3 、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总结与回顾
(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
C、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D、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C
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春节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柴垛失火,人们都是怎样去救火的?
⑴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
⑵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草,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做香囊(课件)-三年级上册劳动.pptx VIP
- 新思路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册.docx VIP
- 202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合成氨工艺】考题(含答案) .docx VIP
- 重庆市人民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_学科竞赛.pdf VIP
- PC(装配式)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课件.pptx VIP
- 考古与文物 讲座7-2元、明、清时期的瓷器.ppt VIP
- 考古与文物 讲座6-3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作伪与辨伪.ppt VIP
- 期末综合题训练-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