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物理化学家。是合成氨法的发明者。因发明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的方法, 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F. Fritz Haber 1868~1934 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 柏吉斯,F Friedrich Bergius 1884~1949. 德国燃料化学家. 1913年发明了煤直接液化的方法即柏吉斯法,于1913年获得德国专利。后历经十数载研究,使该法得到工业应用,于193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33年以后进行了合成食物的研究。 博施(Carl lBosch),德国化学工程专家。 将哈伯的合成氨研究成果付诸实施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发展了哈伯的研究成果。他用了5年的时间,进行了上万次的试验,才确定了适合于合成氨用的催化剂。他研制建造了能耐高温和高压并能长期使用和操作简便的合成氨装置。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NH3    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1)物理性质 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 [实 验4—8] ①NH3与水的反应 1、氨的性质 NH3 + H2O   NH3·H2O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氨水中存在着哪些化学反应?氨水的里什么微粒?为什么氨水呈碱性? 阅读[资料卡片]——氨水为什么显碱性? 离子:NH4+、OH-、微量H+ 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氨与酸的反应 ——生成铵盐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出现白烟)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铵盐 都易溶于水的晶体,受热易分解,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NH4+的检验方法:加碱后加热有氨气产生。 ③氨与氧气反应(氨的催化氧化) 请大家完成P98 思考与交流1 氨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分析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写出除(2)以外的化学方程式。 ④氨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反应方程式: △ ⑴原理: ⑵装置: 2NH4Cl+Ca(OH)2==CaCl2+2 NH3↑+2H2O 固~固加热 ⑶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⑷干燥: 碱石灰 ⑸检验: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⑹尾气处理: 用水或稀硫酸吸收 【思考与交流2】提示: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形成的氨和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硝酸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和氨(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3、自然界氮的循环 1.氮的固定: (1)概念: (2)途径: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图4-30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请大家完成P99 思考与交流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大家讨论完成P100 思考与交流3 解析: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 (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去讨论。 一元强酸,易挥发,不稳定(分解),强氧化性。   硝酸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越容易分解。分解产生的NO2溶解在硝酸中显黄色。 1、硝酸 1)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 ——具有酸的通性 思考:硝酸应储存在什么试剂瓶中? 棕色试剂瓶 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反应规律: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3Cu +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1、硝酸溶液不管浓和稀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氢气H2。 2、浓硝酸一般被还原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