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矿业大学
1
第四章 开采沉陷的基本概念
4.1 岩体移动和破坏基本概念
4.2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破坏
4.3 地表移动盆地内移动变形分析
4.1 岩体移动和破坏基本概念
岩体内的应力状态
岩体移动基本概念
移动稳定后岩层内的三带
4.1 岩体移动概念与特征
一、岩体内的应力状态
地球自转 重力场→地壳内应力分布→原岩应力场
1、响岩体内应力的因素:
覆岩的重量
物理力学性质(E,μ,强度)
构造应力、热应力
2.原岩应力计算(苏联金尼克公式)
设想在H深处的岩体内有一立方体,在开挖前处于原始应力平衡状态:
式中:hi——第i层岩层的厚度
γi——第i层岩层的容重
ki——第i层岩层的侧压系数, k=25~43℅
μi——第i层岩层的泊松比,一般μi=0.2~0.3
向心力
二、岩体移动基本概念
(一)岩层移动过程
1、岩层移动
开采→岩体应力重分布→岩体移动破坏→地表移动破坏
采空区附近上方岩体
开采→岩体变形→断裂、离层→垮落→堆积在采空区上方。
远离采空区的岩体:开采→岩体弯曲变形
采矿引起的岩层产生移动和破坏过程称为岩层移动。
2、岩层移动分区
三个移动特征区:Ⅰ—充分采动区(减压区COD);Ⅱ、Ⅱ’—最大弯曲区;Ⅲ、Ⅲ’—岩石压缩区(支承压力区。
(1)充分采动区移动特征是: 1)下部岩体破碎成块状,上部岩体断裂、离层、裂隙;2)竖向方向受拉、横向方向受压,3)层内各点的移动向量与煤层法线方向一致,在同一层内的移动向量彼此相等; 4)移动量最大。
(2)岩石压缩区(支承压力区)特征:沿层面方向受拉、层面法线方向受压。
(3)最大弯曲区(Ⅱ、Ⅱ’)特征:1)在此范围内岩层向下弯曲的程度(曲率)最大。2)在层内产生沿层面方向的拉伸变形和压缩变形。
(二)岩层移动的形式
(1)弯曲—采空区周围岩体向采空区产生位移,不产生脱落
特点:出现裂隙或断裂,但保持层状形式
(2)岩层的垮落(或称冒落)—岩体部分
脱落,向下移动
特点:不再保持层状性。岩体体积增大。
(3)煤的挤出(又称片帮)—采空区边界矿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一部分被压碎挤向采空区,这种现象称为片帮。
(4)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在开采倾斜矿层时,岩石在自重力的作用下,除产生沿层面法线方向的弯曲外,还会产生沿层面方向的移动。
特点:岩层沿层面向下滑动,层间有错动。α↑,滑动越明显
(5)垮落岩石的下滑(或滚动)
特点:上山垮落岩石充填下山采空区,因而上山移动增加,下山移动减小。
(6)底板岩层的隆起—当底板岩层较软时,在矿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冲积层的移动形式是垂直弯曲,不受矿层倾角的影响。在水平矿层条件下,冲积层和基岩的移动形式是一致的。
应该指出,以上六种移动形式不一定同时出现在某一个具体的移动过程中。
(三)岩层移动的典型图式
1、第一种图式
岩体只产生弯曲下沉,不产生沿层面的剪切滑移(充填开采、条带开采)
条件:α≤φ′(不一定成立)
φ′——岩层中最软弱面上的内摩擦角
2、第二种图式
法向弯曲、伴有层面的剪切滑移
条件:α>φ′
3、第三种图式
急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在煤层的底板岩层内将产生移动
条件:α>45°+φ/2
φ——岩石的内摩擦角
对于沉积岩:φ=26~36°,α=58~63°
下盘上部沿层面移动,下盘下部沿45°-φ/2移动
3、第四种图式
开采急倾斜煤层时,位于移动盆地内的上盘以悬臂梁弯曲形式移动,岩层沿层面错动,在露头处形成台阶状盆地。
三、岩层开采影响带
水体下采矿中,按破坏程度不同将上覆岩层划分为三带:
1)垮落带Ⅰ;2)断裂带Ⅱ;3)弯曲带Ⅲ;
将底板以下岩体也分为三带:1)底板采动破坏带1;2)底板阻水带2;3)底板承压水导升带3
1、冒落带(垮落带)
垮落带是指由采矿引起的上覆岩层
破裂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范围。
垮落带内岩层破坏特点是:
(1)分带性
(2)碎胀性,碎胀系数值恒大于1,一般在1.5~1.80之间。
(3)可压缩性
(4)垮落带高度主要取决于采出厚度、上覆岩层的碎胀系数、岩性等,通常为采出厚度的3~5倍。薄煤层开采时垮落高度较小,一般为采出厚度的1.7倍左右。顶板岩石坚硬时,垮落带高度为采出厚度的5~6倍;顶板软弱时,垮落带高度为采出厚度的2~4倍。实践中可用下式近似估算垮落带高度:
式中 h—垮落带高度;
m—采出矿层厚度;
K—岩石碎胀系数;
α—矿层倾角。
(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波司登MSP检核专项考核及服务销售相关知识试卷.docx
-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赛题(建筑类).pdf VIP
- 《外科护理学肺部疾病》授课表.doc VIP
- 《GB13495.1-2015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最新解读.pptx VIP
- 2025年(完整word版)体育单招英语试题与附标准答案 .pdf VIP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pptx VIP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完整版2024.pdf VIP
- 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整车座椅的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pptx VIP
- GB50864-2013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