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太阳膀胱经
一、重要性
二、循行
三、主治疾病
四、所经穴位
五、刮痧新要点
一、重要性太阳膀胱经是抗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足太阳膀胱经有藏津液,司气化,主汗,排尿的作用,在肺气的配合下敷布于体表,称为太阳之气,所以膀胱经太阳经气有保卫体表,抗御外邪侵入的功能。
《黄帝内经》上说,膀胱经有问题的人会发热,穿厚衣服也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得好像要脱出来一样,颈项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屈伸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发作了;膀胱经所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足小趾更不能随意运动。?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后背膀胱经是主要循行部位,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与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什么是背俞穴?所有的背俞穴都是十二脏腑的精气在背部输注之处,也都是脏腑疾病在背部的敏感反应点。
二、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行于头颈后项背部, 至下肢,行下肢后侧正中线,经外踝后至足外侧 ,止于足小趾外侧里角旁的至阴穴。
循行方向:头──足
起止穴:睛明──至阴
联系脏腑器官:膀胱、肾、脑、目、耳。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穴
共
67
穴
三、主治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汤、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膀胱经头部穴
共10穴
头部经穴——睛明
睛,指此穴内的气血
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
明,光明的意思。
按本穴能使眼睛明亮,
是治疗一切眼疾的主要穴位。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①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目眩、目翳、夜盲、色盲、近视。②腰腿痛。
[配伍]:●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的作用,
主治结膜炎,目痒。
●配肝俞、光明,有调肝养血的作用,
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治眼六穴:睛明 (膀胱经)攒竹(膀胱经),鱼腰(胃经)丝竹
空(三焦)童子髎(胆经)承泣(胃经),肝肾两个穴位在眼球下
疗法:持续点压或一松一压此穴1-2分钟,眼睛会很快舒服,对缓解眼部疲劳很有效。
头部经穴——攒竹
攒,聚集;
竹,山林之竹。
由此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
如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
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配伍]:
●配风池、合谷,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流泪。
●配列缺、颊车,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膀胱经背部穴
共39穴
风门(BL12) 交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伤风咳嗽、发热头痛。②项强、胸背痛。[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
●配合谷、外关,有解表清热的作用,主治发热、咳嗽。
●配曲池、血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十二背俞 [定位]在背部,旁开1.5寸。 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平,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六十八大小肠,十九椎下取膀胱。
肺俞:肺病哮喘找肺俞
作用:有调补肺气之功效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双侧旁开1.5寸
主治:肺经寒热诸症的伤风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肺痨、盗汗,咳血等,肺主毛皮,故治皮肤疾病如牛皮癣,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方法:点,按,刮,拔,贴药等均有一定疗效
配伍:
配中府,为俞募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
配膏肓、三阴交,有补虚损清热的作用,主治骨蒸,潮热,盗汗。
配曲池、血海、有祛风邪,和营血,化瘀滞的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
肺俞
心俞
心俞:心悸胸翳心俞知
作用:行气活血,镇静安神
部位: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穴旁开1.5寸
治疗: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如心惊,气促,心动 过速,心绞痛 衰弱,失眠多梦等
配伍:
配巨阙,为俞募配穴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心痛引背,冠心病,心绞痛。
配神门、三阴交,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惊悸,梦遗。
配太渊、孔最,有清肺热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咯血。
膈俞
膈俞:会穴,是血之会穴—血会
部位: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穴旁开1.5寸
主治:胸胁胀痛,胃痛,吐血,痰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