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講局域網.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講局域網.ppt

第 8讲 局域网(2) 知识回顾 局域网拓扑结构 CSMA/CD协议 二进制退避算法 本讲内容 了解局域网体系结构 理解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理解MAC地址 掌握以太网的帧格式 理解在物理层使用集线器扩展以太网的原理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 传统以太网可使用的传输媒体有四种: 铜缆(粗缆或细缆) 铜线(双绞线) 光缆 这样,以太网就有四种不同的物理层。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cont. 铜缆或铜线连接到以太网的示意图 以太网的最大作用距离 细缆以太网 10BASE2 用更便宜的直径为 5 mm 的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仍为 50 W),可代替粗同轴电缆。 将媒体连接单元 MAU 和媒体相关接口 MDI都安装在网卡上,取消了外部的 AUI电缆。 细缆直接用标准 BNC T 型接头连接到网卡上的 BNC 连接器的插口。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传统以太网最初是使用粗同轴电缆,后来演进到使用比较便宜的细同轴电缆,最后发展为使用更便宜和更灵活的双绞线。 这种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在星形的中心则增加了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叫做集线器(hub) 使用集线器的双绞线以太网 星形网 10BASE-T 不用电缆而使用无屏蔽双绞线。每个站需要用两对双绞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 集线器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因此这样的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了。 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统治地位 10BASE-T 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 100 m。 这种 10 Mb/s 速率的无屏蔽双绞线星形网的出现,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可靠性。 10BASE-T 双绞线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统治地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集线器的一些特点 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 CSMA/CD 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具有三个接口的集线器 局域网体系结构 局域网参考模型 以太网. 1990年推出了以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物理层标准10Base-T。 1993年推出了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物理层标准10Base-F。 1995年推出了以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Fast Ethernet标准,数据速率达到了100Mbps。 1999年推出了以屏蔽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Gigabit Ethernet标准,数据速率达到了1000Mbps。 以太网的物理层 以太网的物理层主要是对传输介质进行规范。 IEEE为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光纤定义了一套标准。IEEE使用了以下命名标准,它有三个部分: 速率:表示每秒兆位的数据速率。 信号:表示信道上传输的是基带信号或宽带信号。 PHY:表示物理介质的质地,以及早期版本中电缆段的最大长度,四舍五入到最近的100米的倍数。 如,10BASE2表示工作在10Mbps,BASE代表采用基带信号,2表示每个网段最长为185米(四舍五入到200米)。 Ethernet Cabling Ethernet Cabling (2) Ethernet Cabling (3) Ethernet Cabling (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以太网的信道被占用的情况 争用期长度为 2?,即端到端传播时延的两倍。检测到碰撞后不发送干扰信号。 帧长为 L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C (b/s),因而帧的发送时间为 L/C = T0 (s)。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一个帧从开始发送,经可能发生的碰撞后,将再重传数次,到发送成功且信道转为空闲(即再经过时间 ? 使得信道上无信号在传播)时为止,是发送一帧所需的平均时间。 参数 a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 ? 与 T0 之比。在以太网中定义了参数 a,它是以太网单程端到端时延 ? 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之比: 对以太网参数的要求 当数据率一定时,以太网的连线的长度受到限制,否则 ? 的数值会太大。 以太网的帧长不能太短,否则 T0 的值会太小,使 a 值太大。 信道利用率的最大值 Smax 在理想化的情况下,以太网上的各站发送数据都不会产生碰撞(这显然已经不是 CSMA/CD,而是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调度方法),即总线一旦空闲就有某一个站立即发送数据。 发送一帧占用线路的时间是 T0 + ?,而帧本身的发送时间是 T0。于是我们可计算出理想情况下的极限信道利用率 Smax为: MAC层的硬件地址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802 标准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