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講宋朝法律制度.ppt
第七讲:宋朝法律制度 —— 走向极端专制化的时代 一、两宋政治特点及其对法制的影响 二、宋朝的主要立法 三、宋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 * * (一)两宋政权的更迭 1、北宋的建立 公元960年,官任北周殿前都点 检 、实际控制了北周兵权的赵匡胤在京城汴梁郊外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被迫”“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国号大宋。赵匡胤即是“宋太祖”。经过南征北战 ,先后消灭 其他小的割据政权 ,重新统一中国 。北宋经 过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等 数代,到徽宗时 ,国事日衰,北方辽 、金势力日益扩大。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 南攻,徽宗匆匆将皇帝传给 自己的儿子赵桓,自己去当太上皇。第二年,徽宗、钦宗父子双双都做了金兵的俘虏 ,被送到漠北,关在一个井中。 2、南宋的偏安 公元1127年,逃亡至江南的宋朝旧 臣拥戴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为帝,是为高宗,定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小朝廷采取的是偏安、退缩的政策,多次放弃收复失地的机会。所以在岳飞死后,南宋朝廷上下弥漫着颓废的 气氛,日见衰颓 。公元1279年,北方蒙古大举南侵。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迫逃亡到广东崖山,走投无路之际 ,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而亡。 南宋正式灭 亡。 (二)两宋的政治特点及其对法律的影响 1、宋朝的内外矛盾及基本政策: (1)内部矛盾: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赵匡胤的忧虑“杯酒释兵权 ”及其他策略 (2)外部矛盾: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宋朝构成致命的威胁 2、宋朝的基本国策: “ 强干弱支,重内轻外” 太宗:“国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诚可惧也。” 具体措施:对内集权 赵普的建议:“收其钱谷,制其精兵,稍夺其权”。 地方权力一分为四: 军事:经略安抚使 财政:转运使 民政:提举常平使 司法:提点刑狱使 加上负责一州政务的知州,在地方官员中,没有一人能集权,与朝廷对抗。 在中央,亦采分权、制权的原则 。实 行“二府三司制”。采用“官、职 、差遣”分离原则 。 精心设计一套巩固皇权的政治体制。 对外:一味妥协求和,造成恶性循环。 3、宋朝政策对法律的影响 实行以集权为中心的政策的结果,是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家百病丛生、“外族入侵时生于外、百姓造反时生于内”、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 (1)造成社会动荡,刑事镇压加强; (2)形成特殊的行政体制 (3)财政法规因财政问题突出而发达起来 (4)司法体制也体现集权特征 (一)《宋刑统》的制定 《宋刑统 》是通行于两 宋时 期的基本法典。宋太祖建隆四年,工部尚书 、判大理寺窦仪卿等完成《宋刑统》的编撰,太祖诏“付大理寺刻版摹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版印行的法典。 《宋刑统》的编撰体例,源自晚唐宣宗时期的《大中刑律统类》,更直接以北周的《显德刑统》为蓝本。 《宋刑统》共12篇,502条。其篇目名称和主要条款,都是来自唐律。所以有人谓《宋刑统》不过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实际上,《宋刑统》毕竟是宋朝制定的国家基本法典,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唐律还是存在一些差别。 (1)在体例上,《宋刑统》明显吸收了“刑律统类”的编撰方法,在各篇篇目下,又将内容相同的条款归纳 为“门”; (2)在《宋刑统》中,除“律文”外 , 还收录了五代以来通行的一些敕、令、格式等,所以从这方面看,《宋刑统》是一种律令合编的形式; (3)《宋刑统》中增加了诸如“折杖法”等新的内容; (4)因避讳等原因,《宋刑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