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住宅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叶 明
2015年6月 石家庄
目 录
2 住宅产业现代化内涵与特征
3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4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5 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1 住宅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第一部分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1999年7月, 国务院转发了八部委 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 【1999】72号文件。 。
201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住宅为重点,
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
确提出了“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
现代化“。
2014年12月,陈政高部长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
是建设部2015年6个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的工作任务之一。
1、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提出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2、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重要意义在于:对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
革命性: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变革,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根本性:
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 安全、效率、效益、节能、环保、 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
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
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
全局性:
是推动我国建筑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
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
统产业,尤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
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
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3、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问题主要表现在:
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差
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 — 建筑技术的集成化低
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 — 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
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 — 工程组织管理水平低
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 — 操作工人技能素质低
由此造成:
房屋建造质量低、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益低。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其根本原因—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集成 能力低
管理方式 粗 放
劳 动 力 素质低
生产手段 落 后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生产方式决定
转变发展方式
生 产 方 式决 定 了 生产 质 量 、效 率 和 资源 消 耗 的水 平。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发展方向明确
近两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政府都从各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列的发展要求。
试点效果显著
2006年开始设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目前,全国先后批准了8个产业化试点城市、48个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城市和产业化基地的实施引领了产业化的发展。
技术标准完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成熟。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已颁布,去年正式开始实施,《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在报批,计划年内出台 。
产业聚集凸显
以中建总公司、中铁建设集团为代表的建筑业等一大批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研发和工程实践,尤
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响应热烈。
4、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状况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构件厂建设兴起
2013年年底统计建成31家,从2014年初到年底大约有20多家,目前全国总计新建预制构件厂近60家左右。
装配式建筑开展
据初步调查统计2012、2013年全国的建设量大约在 1300万㎡左右。2014年全国建设量大约在 2400万㎡左右。
鼓励性政策出台
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深圳、沈阳等20多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