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熟悉: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参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概述 当前环境污染几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形成…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一、环境及其基本构成 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就环境所作的定义为“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的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环境的分类: 【 primary environment 】:即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两方面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概念: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 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又称为地方病。 环境的分类: 【 secondary environment 】: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环境,如城乡居民点、厂矿、农场、风景区。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生物放大示意图(DDT)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 人与环境之间的最本质联系就是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移。通过新陈代谢人与环境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使两者在物质成分及含量上呈现高度相关性。 (三)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动依赖、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便于生存与发展。 二十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 废水 生产性污染 废气 工业性“三废” 废渣 污水 生活性污染 粪尿 生活性“三废” 垃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上海毛蚶引发甲肝事件 上海毛蚶引发甲肝事件 时间:1987年12月至1988年2月 事件:上海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 后果:近三十万人上海市民染上肝炎。 原因:毛蚶。 原 因 来自江苏启东等沿海地区,调查结果证明部分近岸毛蚶带有甲肝病毒。 启东县是我国甲肝病高发地区,医院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附近海域,使产地的毛蚶被污染。 上海市民的饮食习惯是将毛蚶用开水一烫就吃,这是不良的卫生习惯。 绿色节能、畅通和谐 9月22日为潍坊市“无车日”,活动时间为7:00—19:00,将四平路(东风街至民生街路段)、月河路(福寿街至胜利街路段)作为无小汽车区,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其它公共交通(校车、通勤车等)以及消防车、急救车等特种车辆开放。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主要部位: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靶部位:多数情况下,污染物储存的部位即是毒物直接作用的部位,称为~ 。 贮存库:组织器官中,物质含量高,却没有明显毒作用的部位。 物质蓄积:进入体内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蓄积于体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