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一节 光的概念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的主要来源,也是地球表面光的主要来源。
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就是说光是一种电磁波,既然是波就涉及波的形状、波峰、波谷、波幅、波长、周期等。
高出水平面的最高点叫波峰,低出水平面的最低点叫波谷。
由水平面向上到达波峰或水平面向下到达波谷的距离叫振幅。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的距离叫波长。
由一个电磁波的起点到下一个电磁波的起点所经历的时间,叫周期。
第一节 光的概念
光不仅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是由一个个物质微粒组成的粒子流。
这种特殊的粒子,称为光子或光量子。
光子与其它物质一样,具有一定的能量,其能量的大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
即E=hf或 h·V/λ
h—普朗克常数,f—频率;V—光速,λ—波长。
勒是照度单位,照度是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当投射到1平方米面积上的光通量为1流时,该照度为1勒。
太阳辐射根据人的视觉分为:
红外线(300000-760nm)、可见光(760-400nm)、紫外线(400-4nm)。
在医学上,为了使用方便,常把红外线和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长波红外线的波长为1500—15000 nm,短波为760—1500 nm。长波紫外线为400—320 nm,中波为290—320 nm,短波为180—290 nm。
光电效应
入射光的能量更大时,可使物质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脱出成为游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
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能量较大,往往能够引起这种类型的变化,但在活体中产生光电效应的机会很少。
光合作用:
指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自然界的无机物变为植物本身的有机物的过程。
第二节 光的生物学效应
一、红外线
红外线又称为“热射线”,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温度升高(可达6摄氏度),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局部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光热效应。
红外线的作用:
(1)红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照射仔猪、雏鸡、羔羊和病畜,提高其成活率。
常用红外线灯作为热源,不仅可以御寒,而且改善了血液循环,促进了生长发育,减少死亡,效果良好。
(2)红外线具有消肿作用。
这是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继发结果。血液循环旺盛,局部渗出物易被吸收清除,所以组织张力下降,肿胀自然减轻,这一反应 被应用于医疗实践。
(3)红外线具有镇痛作用。
镇痛机理:
A、 热本身对感觉神经有镇痛作用;
B、 热作为一种新刺激,与疼痛冲动同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后者受到干扰,因而减弱了疼痛感觉。
C、 上述消肿结果,使组织张力下降,肿胀减轻,加之肌痉挛随之减弱,因而痛感减缓。
D、 缺血性疼痛,因血液循环改善而得以减轻。
在兽医上常用红外线来治疗冻伤,风湿性肌肉炎、关节炎及神经痛等疾病。
(4)色素沉着
红外线也有一定的色素沉着作用。
因红外线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分解了蛋白质,激活了酪氨酸酶,后者与色素原结合,使之变为黑色素,皮肤上即出现色素沉着。
此外,红外线还能加强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过度的红外线作用,可使热调节发生障碍。这时机体以减少产热,并重新分配产热来适应新的环境,由于内脏血液量减少,使胃肠道对待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当过强的红外线作用于皮肤时,皮肤温度可升达40℃或更高,皮肤表面发生变性,甚至形成严重烧伤。此时生物学过程加强,组织分解产物进人血液,引起全身性反应。
(5)不良影响
波长600—1 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引起“日射病”。
波长1000—1 900nm的红外线长时间照在眼睛上,可使水晶体及眼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
因此,在夏季户外长时间放牧或使役时,应注意保其头部和眼睛。
二、紫外线
A段,波长320-400nm,其生物学作用较弱,主要起色素沉着作用;
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主要是抗佝偻病和红斑作用;
C段,波长200-275nm,来自太阳辐射的这段紫外线不能到达地面.此段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一)红斑作用
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潮红,这一现象称为红斑作用,这种红斑是在照射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6—8H)后才出现的。而且红斑部位的皮肤微隆起,边缘整齐,易辨认。
红斑作用最强的波长是254nm和297nm通常以波长为297nm红斑灯,功率为1W的辐射强度为一个红斑剂量,但应用于动物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身体部位等而差异很大。
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