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历史阶段(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VIP

(河南)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历史阶段(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历史阶段(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历 史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结未。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弄璋”“弄瓦”在周代.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饭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喜获龙风.并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这种祝辞反映了 A.男女平等理念出现 B.家庭的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 【答案】B 【解析】考点:宗法制。从材料““弄璋”“弄瓦”在周代.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可以看出古代弄璋、弄瓦都是和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选B。 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A 【解析】考点:选官制度。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题干孝悌廉公的描述是重德行,所以A正确,是察举制,重视孝廉;B是九品中正制;C是科举制;D是八股取士。 3.清顺治十七年上:“士习不端.结杜汀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 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身家。”材料说明了 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地方官史腐败行政效率低 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 D.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 【答案】D 【解析】考点: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依据材料中“士习不端,结社订盟…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终必祸及身家”,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禁止官吏结党营私。故选D。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皇权争斗、汉族知识分子、官吏腐败等问题,故排除ABC。 4.阅读下列图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以前经挤发达地区在关中 B.至先秦.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解 C.江南地区经挤比较发达 D.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考点: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图示可以看出,汉代九州示意图,最富饶的地方是在雍州,土地肥沃程度属于上上等,而雍州则是属于关中地区,故选A。B项错误,九州的说法最早是在原始社会大禹治水时期,是在原始社会后期;C项错误,江南地区是在东汉以后才得到开发,北方长期居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D项错误,从图表无法看出土壤类别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5.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书架 上是市民“喜阅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担、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可以看出书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不同的需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无法看出统治者的对文化的统治是否减弱的问题A、D项;C项。 【解析】考点:从材料信息看,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地区居民都从事“绫绸之业”,富裕的家庭雇人加工,贫寒之家自己加工。据此可知,“绫绸之业”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说明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的倡导”,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排除。 【解析】考点:明朝的商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可以看出明朝扬州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答案选A。 8.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从这一角度来说,官府主共是为了 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 B.加强君主专制 C.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保护小农经济 【答案】A 【解析】考点:明清的经济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中: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意在说明清政府尽力扩大“民”的数量来扩大生产以保证政府的收入,A符合题意,故选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