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南通).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南通)

一、三对关系与三个基本观点 三对关系: 教师(教)与学生(学); 一篇语文课文的教与学 课堂与课外; 知识与能力、素养。 三个基本观点: 弱化教师教,强化学生学; 弱化课堂,强化课外; 弱化知识,强化能力、素养。 弱化的意味:还原,归位 二、三个基本要素 知识、能力、素养 第一节 知识 (一)知识的类型 陈述性知识(结论性、事实性、概念性、命题性) 程序性知识(过程性、方法性、活动性、经验性) 策略性知识(元认知、监控性)——个体知识 (二)知识的结构和意义 外层结构和意义:语言文字符号、事实规则标识 表层结构和意义:描述性、解释性内涵(学科本义、原义) 深层结构和意义:文化与智慧意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三)学科中的知识属性与学科的核心知识 知识属性:三种学科:自然科学(事实性知识)、社会科学(规范性知识)、人文学科(价值性知识) 真理性、客观性 方法性、过程性 主观性、体验性 核心知识: 学科知识内容体系角度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对应核心能力和素养) (四)知识与人的关系 认识和反映关系——占有的方式 存在和意义关系——生存的方式 (五)当前知识及其教学的突出问题 知识信息化、符号化(表层、浅层,装饰品,知识丧失了实际价值)[怀特海曾经说过:“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 知识结论化、绝对化(思维固化、格式化,知识与智慧隔离) 知识技能化、解题化(知识与人的精神生活隔离) 知识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一种思想。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个人知识)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第二节 能力 一、能力的意义 (一)教育学意义上的能力理解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能力有这三个特点或意义: 第一,剩下来、留下来的东西; ——被吸收的东西(被已有经验、知识接纳的东西) ——进入到学生心灵、灵魂深处的东西(情感、兴趣) ——变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惯) 剩下来(留下来):有价值、有意义,能被消化吸收(内化、转化、升华) “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米歇尔) “教什么,怎样教,才能使学生遗忘的东西最少?”(刘定一) 第二,带得走的东西; 带得走:轻便、少而精; 常用、经常用、一直用。 学习工具(技能、方法、策略) 可持续性、可迁移性 第三,可再生的东西。 树叶与树根(何为基础、根基) 生长性、发展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二、三大核心能力 我们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把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基础)能力、关键能力。 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它们与学科特殊能力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工具与内容的关系。 (一)特性 1.一般性(普适性) 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如赞科夫所阐述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两者的关系:“一般发展指的是这样一些个性属性的形成和质变,这些个性属性是学生顺利地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的基础,而在从学校毕业以后,又是在人类活动的任何一种领域里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2.工具性(通用性) 按照能力对象(指向)分,可以把能力分为工具性能力和内容性能力,工具性能力意味着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基本工具和技能(如“阅读”“思考”和“表达”),学会了学习,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能力,是学生在各学科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普遍存在的共同能力(跨学科能力);内容性能力表现为学生掌握了所学学科的独特的思想和思维方法,能够以学科独特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工具性能力与特定学科的结合体,它是一种特殊性的能力,表现在特定学科的学习活动中。 3.基础性(奠基性) 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最基础性的学习能力,它们就像房屋的地基,其它能力如解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文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是建立在它们之上的。 (二)意义 1 . 阅读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 通过阅读而不是听讲获得知识,从教下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教学意义)。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观点、见解),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进 思考,丰富心灵,形成品格(一般意义)。 读出意义(读懂文本):准确地读出教科书、文本、作者的本义、真义、原义(文本的表层和深层的意义,本义和隐喻 ); 读出自己: 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阅读之中,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 读出问题: 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 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 提出批判性(质疑性)的问题 2.思考力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 思考力(广义)(基于素养的角度): 知识的学习是促进还是阻碍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