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论近代上海民众文化特点.pdf
《史林 2006年第2期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
— — 论近代上海民众文化特点
熊月之
【摘 要】针对时下不少论著和怀旧文字述及2O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片面地聚焦老上海的先进,繁荣、摩登一面。本文 从民众文化角度切入,说明近代上海是世界性与地方性并存,摩登性与传统性并存,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极为混杂。由于这种 混杂性,在城市化程度很低的近代中国,上海是乡村里的都市。由于居民移居上海的短暂性.同乡在上海居住的相对集中性、同 乡交往的密切性、活动范围的挟小性,近代上海人的大多数其实是生活在都市的乡村里。 【关键词】上海·民众文化·混杂性 【中图分类号】K26l K2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6)02一o07O—O7
【作者简介】熊月之,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235
近些年,关于上海历史研究的成果出奇地多,相当一部分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讲到二三十 年代,不少论著、怀旧文字都聚焦在那时上海如何高楼林立、街道整洁、灯红酒绿,如何先进、繁荣, 如何摩登、时尚,这容易让那些不明历史真相的人以为这些就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全部。本文从民众文 化角度切入,∞旨在说明近代上海是世界性与地方性并存,摩登性与传统性并存,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 贫富悬殊,是个极为混杂的城市。
世界性与地方性并存
关于近代上海民众文化的世界性,或叫世界主义,这些年国内外学者已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从19世 纪后期开始,上海很多民众文化,就具有明显的世界性。比如,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学者研究表明,1880 年代 (《点石斋画报 里面许多画面、表现手法,是从英国的画报那里学习或照搬的,有的就是套用英国 画报里的画面,将西方人换成中国人 19世纪中期。上海英国侨民引进跑马活动。2O世纪初,上海从 H本引进文明戏,从西方引进大型综合游艺场,以后又引进跑狗等娱乐活动。顾德曼的研究表明,民国 时期上海的中西报纸,有着广泛的深刻的互相渗透的现象。。李欧梵、汪朝光、姜玢等人有关上海电影 史的研究表明,上海不光在放映好莱坞电影方面数量多、速度快,而且在影片摄制、表演艺术方面,都 努力借鉴好莱坞。一般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本土放映两星期左右就可以在上海的电影院上映。0 这方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本文想强调的是另外一面,即上海民众文化中的地方性。上海人171 来自全国各地,存在着许多会馆、公所。由于近代上海人171是在短时期里急速发展起来的,来到上海的 移民,往往离土未离根,身离魂未离,因此,他们大多保持着对家乡与上海的双重认同,回到家乡是上 海人,住在上海是外地人。他们在上海,说家乡话,吃家乡菜,听家乡戏,守家乡风俗。 图画日报》有
一 段关于上海移民在小菜场里各操方言的生动描写:
① 本文用 “民众文化”,而没有用 “大众文化 ,因为对于 “大众文化 的定义,学术界分歧意见太多。现在讲 “大众文化”的。 更多的是讲电视等传媒问世以后的市民文化,为较多人所接受的定义是: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 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H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文本。 ② 顾德曼:《上海报纸的跨国现象 ,载马长林主编 《租界里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lO7— 120页。 ③ 姜玢;《凝视现代性: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文化与好莱坞因素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论文 (2000年),未刊稿。第26页。
砰!天明炮放了。鸣!呜!呜!丝厂上工了。我们大家小菜场买小菜去。一北京人高声日: 自 要买窝颗儿 (鸡蛋),几个大钱一个?”一南京人日:“佞买一支狎子 (鸭子),要飞 (肥)”。一天 津人日:“哇要买大葱,多儿钱一斤?”一绍兴人日:“鹤落要买甘菜 (干菜)”。一宁波人日:“阿 拉买成齑(咸菜)”。一徽州人日:“阿街买居油 (猪油)”。一杭州人日:“我要买豆腐奸儿 (豆腐干)”。
一 无锡人日:“成倪买点发芽豆”。一广东人日:“唔买一根 (一斤)油鱼”。一常熟人日:“藕俚买 斤朱肉 (猪肉)”。一苏州人日:“奴亚买一条五 (鱼),格两日强得势哚”。一浦东人日:“侬搭我称
一 斤烘干地力 (风干荸荠)”。正在人声嘈杂,忽一松江人大呼日:“巡捕巡捕,五拉倒用 (倒运), 铜钿本贼骨头铳去拉咧!疽!疽!疽!”于是巡捕帮同获贼,菜场上群目注视,见捕获贼而去。一 外国人说:“怕立司佛哩咕得(Police very good)!”① 语言如此,娱乐文化也是如此。比如,在新世界、大新、永安、先施、大世界等游乐场里,就有各 种地方戏的演出,包括平剧、越剧、苏滩、本滩、甬滩、大鼓、扬州戏、昆曲、蹦蹦戏、滑稽、文明戏、 双簧、清唱、魔术、口技、电影等。每个场予总是人山人海。也有一些专演地方戏的,爱多亚路有几个 书场专唱申曲,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