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族性”——关于民国时期甘孜藏区汉人移民的社会学考察.pdfVIP

日常生活中的“族性”——关于民国时期甘孜藏区汉人移民的社会学考察.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常生活中的“族性”——关于民国时期甘孜藏区汉人移民的社会学考察.pdf

第 35卷 第 1期 2015年1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01.35 No.1 Jan.2Ol5 日常生活中的“族性” — — 关于民国时期甘孜藏区汉人移民的社会学考察 王 娟 (北京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871) 摘 要:以民国时期甘孜藏区的汉人移民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构成、社会地位 及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考察,并对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 日常的民间交往中,无论是移民群体, 还是本地族群,其“族属”意识都处于“自在”的状态中,与血缘、地缘、职业、阶层等其他与“身份”相关的因素交织在 一 起。汉人移民在本地社会的地位更多地与职业、财富等因素相关,而与“族属”关系不大。同时,汉人移民的“本地 化”与本地族群的“汉化”是同一个社会进程的两个方面。对于迁移时间较久的汉人移民来说,他们对居住地的“地 域认 同”可能会超越“族群认同”,而构成其行为选择的主要逻辑。 关键词:甘孜藏区;民国时期;汉人移民;族性;族群认同;地域认同;族际互动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5)01-0074-06 在关于西藏问题的国际争论中,汉人移民的问题 一 直是一个热点领域 J。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学者们 已针对进入藏区的各类汉人移民群体——例如拉萨 的小商店业主 j、拉萨周边的菜农_3j、拉萨的出租车 司机 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内容包括他们的来源、 数量、生计方式、关系网络、与本地族群的互动方式 等。这些研究为理解当代藏区社会的族际关系等相 关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有两个明显的偏向:其一, 时间范围基本为改革开放以后,而较少涉及历史时 期;其二,地域范围基本为中心城市及其周边,而几乎 无涉乡村社会。本文将以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民国 时期)由内地进入甘孜藏区的汉人移民为对象,综合 利用各种文献材料,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群 体予以考察,重点探讨他们的职业类型、社会地位和 对“汉人”身份的自我感知等问题。 通过这项研究,作者期望将历史的视角引入社会 学关于族际互动的研究,这有利于考察族群关系的动 态发展的一面,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和动力机制提供助益。另一方 面,本研究以乡村社会中的族际互动为对象,重点考 察民族意识、民族认同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方式, 能够为我们观察“族性”的流动性与场景性提供一个 鲜活的个案。 一 、甘孜藏区的基本情况 本文的田野地点为四川省甘孜藏族 自治州。它 位于四川省最西端,毗邻西藏自治区。根据 201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区域内人口总数为 109.2万, 其 中藏族 85.5万,占 78.3%;汉族 19.9万,占 18.2%;其他民族 3.8万,占3.5%。这一民族构成是 一 个绵延数百年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互动进程的结果。 据汉文史书记载,在两汉时期,居住在甘孜藏区 的是古羌人的部落_5 J。至唐代,随着吐蕃势力在青藏 高原中心地带兴起并东扩,这些羌人部落先后归附吐 蕃,并在语言、习俗和宗教信仰上接受了卫藏地区的 影响,实现了“吐蕃化” 。这里的土著居民也由此 成为了今天的“藏族”的祖先。与此同时,最迟至元 代,随着青藏高原整体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汉 人移民开始进入甘孜藏区 。 因其独特的地缘特征,在明、清两代,甘孜藏区成 收稿 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王娟,女,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边疆地区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发展。 E—mail:wangjuanemail@gmail.oom ① 在此处 ,“汉人”仅作“内地人”之意,以与“本地人”区分 ,并不与今天的民族身份相对应。在本文所描述的这些“汉人”中, 包含有相当数量的“回回”身份者。在“前民族”时代 ,“回”更多地代表了一种宗教信仰上的群体边界,而不具有严格的“民 族”意涵 74 第 35卷 王 娟:日常生活中的“族性” 为连接内地与卫藏的“通道”,频繁的商旅往来和军 队调拨成为汉人移民进入的重要背景。清末“改土归 流”后,行政体制上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汉人移民数 量的大幅增加。根据民国学者任乃强的实地考察与 估i贝0,至 1930年前后,除几乎全部为汉族人口的泸定 县外,甘孜藏区其他各县的人口总数为40.6万,其中 藏族36.1万,占88.92%;汉族4.4万,占10.84%;彝 族 0.1万,占0.24%④。 本文余下部分就将对这大约占人口总数 1/10的 汉人移民群体的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